缩略图

融媒时代广电艺术微电影的叙事创新与传播效能研究

作者

方耀文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引言

融媒时代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不断融合、交汇和互动的时代,媒体的生产和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时代,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借助多平台的传播渠道,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微电影在情节构建、表现手法以及叙事结构等方面都与传统电影和电视节目有所不同。随着融媒技术的广泛应用,广电艺术微电影在叙事创新和传播效能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微电影以其简洁的篇幅、丰富的形式和灵活的传播方式,逐渐占据了当代观众的注意力,成为新的文化消费形式。本文将从融媒时代广电艺术微电影的叙事创新与传播效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当前媒介环境下的表现和影响,旨在为广电艺术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融媒时代广电艺术微电影的叙事创新

(1) 叙事结构的非线性化

融媒时代的技术发展使得广电艺术微电影的叙事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尤其是在情节设置和时间线的安排上,逐步向非线性叙事结构过渡。传统电影的叙事多以线性结构为主,时间与空间的顺序有严格的安排。而在融媒时代,微电影往往采用非线性叙事,借助网络平台、短视频和互动媒体的特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多重视角或交叉情节的叙事方式,增强了影片的复杂性和观众的参与感。

(2) 媒介融合下的叙事创新

融媒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微电影的叙事方式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视觉表现,还能够通过音频、文字、图像、互动等多种媒介的结合来展开叙事。特别是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微电影的传播和观看方式发生了变化。微电影不再局限于影院或电视屏幕,而是通过网络视频平台、社交媒体、APP 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二、融媒时代微电影的传播效能

(1) 跨平台传播的广泛性和高效性

融媒时代的微电影在传播上实现了跨平台的融合,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微电影通过电视、网络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手机 APP等多个平台同时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传播覆盖范围。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观看方式和平台,这使得微电影能够触达更为广泛的观众群体,增加了影片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2) 社交媒体带动的参与式传播

社交媒体作为融媒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赋予了微电影更多的互动性和传播效能。观众在观看微电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进行评论、分享、点赞等互动,还能通过社交平台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社交化传播的特点,使得微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传播过程,而是一个双向互动、参与的传播过程。观众的参与使微电影的传播形成了口碑效应,从而更好地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提升了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三、融媒时代广电艺术微电影叙事创新面临的挑战

(1) 内容创意的创新压力

在融媒时代,微电影面临着巨大的内容创作压力。随着观众审美的变化和信息过载的加剧,创作者需要不断创新叙事方式、形式和内容,以保持观众的兴趣和吸引力。观众的需求逐渐多元化,传统的叙事手法已难以满足他们对新鲜感和深度的渴求。

(2) 技术应用的成本和门槛

融媒技术为微电影的叙事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尤其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这些前沿科技能够极大提升微电影的表现力和观众的沉浸感。然而,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研发和制作成本,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对一些小型制作团队而言,过高的技术要求可能导致创作成本过大,从而影响微电影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益。如何平衡创作成本与技术创新的应用,成为创作者在制作微电影时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提升广电艺术微电影叙事创新与传播效能的策略

(1) 优化叙事结构,提升互动性和参与感

微电影在叙事上应注重情节的创新与结构的优化,采取非线性、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通过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的框架,创作者能够带来更多样化的故事展开方式,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具层次感和深度,吸引观众深入思考和探索。为了进一步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结合互动元素成为微电影的一大亮点。通过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自主选择情节走向,或通过社交平台与影片进行互动,微电影能够形成双向传播模式,使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2) 加强媒介融合,提升传播的多样性和精准性

微电影创作者应充分利用融媒技术,将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平台有机融合,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播。通过这种多平台传播方式,微电影能够突破传统传播渠道的局限,消除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迅速扩大其受众范围。不仅如此,创作者还可以借助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精准了解观众的兴趣和行为,根据观众的偏好进行内容推送。这种个性化推荐将大大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效率,让微电影能够直达最相关的观众群体。

五、结论与展望

融媒时代广电艺术微电影的叙事创新与传播效能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微电影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通过优化叙事结构、加强媒介融合、创新技术应用等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观众体验。未来,微电影创作应更加注重技术与内容的融合,探索更多元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和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娜 , 王晓明 . (2020). 融媒时代微电影叙事创新与传播模式的探索 . 传播与文化 , 34(5), 120-125.

[2] 张敏 , 刘涛 . (2021). 融媒体时代广电艺术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效能分析 . 现代传媒 , 28(3), 45-49.

[3] 王磊 , 刘洁 . (2022). 融媒时代下的微电影发展与传播模式探讨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30(8), 101-106.

作者简介

姓名:方耀文

性别:男

单位:

职称:四级摄像

研究方向:广电艺术及微电影、宣传片、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