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一体化视阈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谢玲玲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摘要:思政一体化视阈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必然趋势,有利于构建完整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思政一体化教育视角,教师要注重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提出思政一体化视阈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三大培养路径,包括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深化家校合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思政一体化
引言: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强调教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与全面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这五个维度的内容,具有各有侧重、相互融通的重要关系。思政一体化的核心要求是将大学、中学和小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有效统一,针对性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从而使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之间有效实现水平迁移、上下贯通及相互支撑。思政一体化可以体现在教育资源、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育人主体等多个方面,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成效。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注重在思政一体化视阈下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策略。
一、思政一体化视阈下进行教学内容整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挖掘与整合,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思政一体化视阈下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且注重将小学、中学及大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促进教育资源整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特别注意一点,即为有效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教师要着重对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衔接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所整合的教学内容可以紧密联系。
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新课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在思政一体化视阈下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整合新课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重点把握“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遵守公共秩序的责任”这些知识点,从小学、中学及大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挖掘教学内容,涉及到图片、视频、音频、漫画等,而且注重挖掘和展示公共秩序在生活中的实例。借助具体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对公共秩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法治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这一方面而言,教师可以在思政一体化视阈下挖掘有关于“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辨析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思政一体化视阈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设计,而且应该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社会实践。从实地考察与社会实践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的主要做法是设计与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拓宽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法治观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升道德品质等。
在思政一体化视阈下,教师要对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整合,针对性加强资源整合与课程建设,从而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与优化,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得以提升。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的新课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呈现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促进师生交流与合作,还应该注重组织学生真实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直观感受各种环保设施的作用,了解低碳理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再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在社区进行低碳生活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社会实践,有效支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并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政治认同、环保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讨论并制定出低碳生活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三、思政一体化视阈下注重深化家校合作
思政一体化视阈下,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是应有之义,有利于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积极和健康的成长环境,可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成功构建家校的交流与互动平台,便于教师和家长一起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深化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并互相反馈和实施思政一体化教学,条件满足时鼓励家长参与思政教育活动。为了支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向家长传授教学理念及方法,共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宽容》教学为例,教师为在思政一体化视阈下深化家校合作,可以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宽容与不宽容的真实案例,然后共同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去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其次,开展亲子宽容故事分享会,鼓励家长和学生大胆分享宽容待人的经历,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父母的宽容期待,使亲子间的宽容理解得以增进。最后,开展宽容教育专题讲座活动,并可以邀请专家,支持家长进一步学习宽容教育的方法和对策,以便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入宽容教育。通过深化家校合作与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宽容品质与道德品质,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教师要注重对涉及的具体策略、实施方式、培养路径进行不断完善。思政一体化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教师要善于在思政一体化视阈下把握好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育资源、育人主体等多个方面。在后续,教师要进一步通过思政一体化建设而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3(35):27-29.
[2]陈爱芹.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J].教育,2024(03):79-81.
[3]陈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索[J].读写算,2024(2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