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背景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黄芬
雷州市第十二小学524200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家校协同对于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协同能够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打破学校与家庭的界限,为学生营造全面的学习氛围。通过家校合作,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也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计划,共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发展。
关键词:家校协同;自主学习;学习氛围;语文素养
一、引言
语文作为奠基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学科,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乎素养提升与文化传承。但当前学校与家庭在语文教育中各自发力,资源分散、环境脱节,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匮乏、方法单一。随着教育理念革新,家校协同成为破解困境的关键。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贯通校内外学习场景,构建科学培养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更能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双向提升。
二、家校协同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教育资源整合
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拥有系统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学设备、专业的教师队伍等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系统化的语文知识教学。而家庭则蕴含着独特的情感资源、生活经验资源以及个性化的学习辅导资源。当家校实现协同合作,双方可以打破资源壁垒,将学校的专业知识教育与家庭的情感支持、生活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教师可以依据家庭资源特点,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家长也能借助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家中为孩子营造更适宜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形成教育合力,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有效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效果。
(二)学习环境的延伸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营造的学习环境具有规范性和群体性特点,在学校里,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学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在集体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学习习惯。然而,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仅局限于学校,家庭同样是重要的学习场所。家校协同能够实现学习环境从学校到家庭的延伸,使学生在不同场景中都能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家庭学习环境更具个性化和生活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创设温馨、自主的学习空间。在家庭中,学生能够将学校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学习环境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将学习融入生活,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家校协同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一)创新作业形式,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往往以抄写、背诵、做练习题为主,这种单一的作业模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创新作业形式,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相结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作业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比如注重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地观察等方式完成作业;强调开放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游戏、故事等形式呈现作业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创新作业:让学生以“我眼中的钱塘江大潮”为主题,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包括形成原因、历史文化等,并将这些知识以文字和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资料收集、整理以及绘画、排版等多种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手抄报中加入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完成作业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收获,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强化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家校协同的重要保障,能够确保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有效传递。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互补性。学校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家长则熟悉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通过建立多样化、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如定期的家长会、线上沟通平台、家访等,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动态、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计划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也能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兴趣爱好、遇到的困难等信息传递给教师,使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建立实时沟通机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蟋蟀住宅的结构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学习积极性不高。于是,我及时在微信群中发布这一情况,告知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遇到的问题。同时,我向家长分享一些与蟋蟀相关的科普视频和趣味知识,建议家长在家中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和学习,帮助孩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家长在观看后,将孩子在家中的学习反应和新的疑问反馈给我。通过这种实时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我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家长也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鼓励拓展学习,拓宽语文学习视野
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教材和课堂,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习可以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元素等多个方面。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学体裁、文化背景和思想情感,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戏剧表演等,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如广告标语、新闻报道、文化古迹等,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同感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完神话故事主题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拓展学习活动。首先,为学生推荐一系列适合他们阅读的神话故事书籍,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集》、《希腊神话故事》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并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故事和精彩语句。其次,组织学生开展“神话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阅读的神话故事,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神话元素,如电视剧、电影中的神话改编作品,旅游景点中的神话传说等,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汇报。通过这些拓展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神话文化,拓宽语文学习视野,同时在自主阅读、分享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在家校协同背景下构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选择。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延伸学习环境,构建创新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作业形式、强化沟通机制和鼓励拓展学习等策略是关键。然而,家校协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学生要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小绒.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4,(07):15-17.
[2]彭昌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考试周刊,2024,(23):48-52.
[3]卢诗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嘉应文学,2024,(1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