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路径分析
杨海洲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高校党史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党史教育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成长发展需要。本文聚焦新时代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路径研究,首先深入剖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从理论层面阐述湖湘红色文化融入的价值所在,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系统性地提出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具体路径,实现了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党史教育内容,创新了教育形式,提升了教育效果。
关键词:湖湘红色文化;高校党史教育;课程体系;信息技术
前言:新时代,高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使命,党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对于塑造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精神品格有着深远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与奋斗历程,而湖湘大地作为红色热土,孕育了众多革命先辈和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红色文化,其不仅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蕴含着敢为人先、心忧天下的精神内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认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高校党史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依托,能使青年学生牢记党的拼搏岁月,品悟革命先辈的伟大品格,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从精神锤炼角度看,红色文化蕴藏着的理想抱负、爱国情怀与拼搏意志,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顽强品格,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就时代发展范畴而言,将其融入高校党史教育能够为教学增添鲜活的生机,令党史教育更贴合时代大势,帮助高校造就有理想、有使命感,能扛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贤才,为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人才后盾[1]。
二、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路径
(一)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深化理论教学融合
理论教学作为高校党史教育的重要基石,但传统党史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不易全面呈现湖湘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可将湖湘红色文化深度融入理论教学,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深入理解党史与湖湘红色文化的内在联系[2]。
课程开发角度,高校可以组织历史、思政等专业的教师,与地方党史研究机构专家协作,共同梳理湖湘地区红色历史脉络,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湖湘籍革命先辈生平事迹为线索,编写《湖湘红色人物志》《湖湘红色革命史》等校本教材;围绕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通道转兵等发生于湖湘大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开发专题课程。
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家书、夏明翰就义之时的三封家书等湖湘红色文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研读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家书内容里感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与坚定信念;运用对比式教学方法,将湖湘地区红色革命斗争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较,分析湖湘红色文化的独特性及贡献。
(二)结合信息技术设计活动,强化沉浸式教育体验
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数字化时代,对传统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活动设计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新颖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感,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湖湘红色文化的理解。
利用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技术,还原湖湘红色革命场景,开发“重走湖湘革命路”VR体验项目,对韶山毛泽东故居、新民学会旧址等红色景点进行三维建模,学生佩戴VR设备即可身临其境感受毛泽东少年时期生活环境与新民学会成立场景,同时借助AR这一技术在校园特定区域设置虚拟红色文化地标,学生通过手机扫描,即呈现有关历史人物介绍、事件场景重现等内容,实现“校园即课堂”局面。
借助短视频平台开展线上红色文化活动,高校可在抖音、B站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湖湘红色微课堂”系列短视频,邀请教师、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湖湘红色故事,还可利用慕课平台,开发“湖湘红色文化探秘”线上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红色历史、文物解读、革命精神传承等,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完成课程学习与考核。
(三)营造红色文化校园环境,实现潜移默化育人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良好的红色文化校园环境能让学生在日常点滴中受到熏陶,营造浓厚红色文化的校园环境,对此可从物质环境与文化活动两方面切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汲取湖湘红色文化养分。
物质环境营造上,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在校园主干道两侧设立湖湘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栏,定期更新展示湖湘红色革命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校园广场、花园等区域可以建造以“湖湘精神”为主题的雕塑群,如呈现毛泽东青年时期意气风发形象的雕塑、展现湖湘革命烈士英勇就义场景的群雕等。同时,可以改造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的走廊及大厅,以湖湘红色文化主题进行装饰,悬挂湖湘红色革命老照片、诗词书法作品等,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能感受红色文化氛围。
文化活动可以开展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每学年开展“湖湘红色文化月”活动,期间举办红色文化主题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并邀请知名党史专家开展“湖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主题讲座,并组织学生以“我心中的湖湘革命先辈”为主题开展演讲,分享对湖湘红色人物的认知与感悟,以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结束语:本文对新时代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提出了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校园环境等措施,实现了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史教育在理论教学、实践体验和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这些创新性措施有效增强了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了青年学生对党史知识的理解和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对今后同类条件下高校开展党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怡,黄尧.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25,(10):194-196.
[2]程世利,魏姣.用地方红色文化构建沉浸式党史育人模式——浙江省高校的探索与实践[J].源流,2024,(18):55-58.
作者简介:杨海洲(1986.01—),男,汉族,湖南株洲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湘潭市社科联2025年度“领导出题 · 专家答题”社科规划立项课题(编号:2025148)
项目名称:充分运用湖湘红色文化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