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融合与创新

作者

金欣欣

东阳市吴宁第一初级中学 322100

摘 要:在教育日益翻新的今天,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模式也迎来了空前的挑战和契机。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注重知识灌输,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很难真正了解科学知识的含义和运用价值。而项目化学习这一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逐步进入初中科学课堂。它突破学科界限,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营造出富有探索和挑战精神的学习氛围。本文将对初中科学课程项目化学习的整合和创新进行深入探究,并剖析它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以期为我国初中科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项目化学习;融合;创新

初中科学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科学知识的抽象和艰涩,缺乏学习的热情。项目化学习的产生,给这种窘境带来转机。它是以真实的项目为媒介,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织小组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该学习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与原理的较好把握,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以及解题能力。

一、依项目创情境,引学生探科学奥秘

情境认知理论深刻揭示了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依存于特定情境之中。在项目化学习的框架下,真实情境宛如一座连接抽象知识与学生认知的坚固桥梁。当学生置身于精心创设的真实情境时,知识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条文,而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例如,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对距离、温度等物理量的感知,实际上就是一种情境化的测量体验。项目化学习将这种日常体验转化为系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情境中凭借已有经验,主动探索新知识。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运用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以解决情境中所面临的实际测量问题,进而加深对测量原理和知识的理解,构建起更为稳固、全面的知识体系【1】。

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科学测量”课程中,实施了“校园运动会的测量项目”。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假定学生为校园运动会准备工作人员,需准确衡量运动会有关指标。学生接受任务,开始全方位测量行动。在跑道长度测量中,他们有些团队试着直接使用卷尺进行测量,切身感受到了怎样突破卷尺长度的局限,进行分段测量和数据累加;有些小组考虑用自行车车轮周长和转动圈数间接算出跑道长度。学生们在对运动员进行体温测量过程中,认真钻研体温计的结构和用途,理解了不同体温计所适用的场景和精度差异。在衡量跳远和跳高成绩的同时也探讨了如何确保衡量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问题。通过这一项目的学习,学生不但熟练运用卷尺,体温计,秒表等多种测量工具,而且对科学测量的单位换算也有深刻的认识、误差控制等主要观点,真实地感受科学测量对于现实的巨大价值,理解科学来自于准确地掌握和解决现实生活需要。

二、借项目设问题,促学生究知识本质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主张学习并非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解决建构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驱动问题对项目化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设计巧妙的驱动问题由于富有挑战性、启发性而能引起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积极地从熟悉的学习状态中摆脱出来,对知识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对驱动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解决时,需利用现有知识储备对问题进行不同视角的诠释与加工,以逐渐发展批判性思维【2】。

在浙教版八年级的上册“水的浮力”课程中,实施了“水上救援装置的设计工程”。教师提问:设计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水上救援装置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携带一定份量的模拟救援物资,平稳地浮于水面。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纷纷展开了对水所受浮力知识的深入学习。他们先探索浮力的成因,用实验来观察物体对水的压力差异。然后对影响浮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为了让救援装置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也能够携带足够的体重,学生一直在尝试各种造型、材料的设计方案。有的团队使用空心结构增加排开液体体积,有的团队选用密度更低的物质降低设备本身重量。通过反复实验与完善,使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浮沉条件有了深刻的理解,有效地把握了水的浮力这一认识的实质。

三、以项目组团队,助学生强合作能力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习并非个体孤立进行的活动,而是个体与他人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合作互动来构建知识的过程。在项目化学习采用团队形式开展时,这一理论得以充分践行。学生们在团队中,由于各自具备不同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与技能特长,能够依据项目任务需求进行合理分工。在分工协作的进程中,学生们需要频繁交流,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共同攻克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种持续的交流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协同工作,有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其能够精准传递信息、理解他人意图。

在“能源及其使用”课程中,我们组织了“社区能源优化工程”。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承担着不同级别的工作。某些团队负责对社区的能源种类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他们会逐家逐户地进行访问,详细记录居民家中各种能源如电力、燃气和煤炭的使用数据。部分团队注重查阅资料、学习目前先进能源利用技术和节能方法、对后续方案设计进行理论支持。另有一个小组负责对社区管理部门及有关专家进行访谈,以了解今后社区能源规划和开发方向。在能源优化方案的设计阶段,队员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调研和调查结果,对太阳能路灯的普及和鼓励居民节能电器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交流和讨论时,继续完善方案细节并兼顾执行难度和成本效益。通过该项目使学生对能源及能源使用方面的知识有了深刻的把握,也使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作方面的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初中科学课程并进行创新取得了显着成效。它以真实情境为辅助,使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以驱动问题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深入学习;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给初中科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使学生们在科学学习之路上不再觉得枯燥无味、无所适从。但是推行项目化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设计和引导的能力,同时学校要给予相关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吴锡理.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策略[C]//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教成果交流专业委员会.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2024:409-415.DOI:10.26914/c.cnkihy.2024.004505.

[2]李凯玲.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4.DOI:10.27159/d.cnki.ghzsu.2024.0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