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分析
孙燕丽 付志刚 田方圆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济南大学 文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济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在全球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和国内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大环境以及当代大学生新的就业观念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就业竞争激烈,就业意识不强,就业考虑因素过多等众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多重原因,针对性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路径,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就业;提升路径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2-25)[2024-03-1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风云变幻,我国经济增速虽然稳健,也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一年更胜一年。这两股力量的碰撞,无疑给本就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并且,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就业不积极,选择职业时考虑因素过多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其就业率的下降尤为显著,应届生慢就业、自由职业的不在少数。
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持续攀升。另外,“大学生在就业前,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明确规划,就业意识较淡薄,不能客观认识自身能力以及就业实际情况。一方面,当前一些毕业生‘求稳’心态突出,升学和到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就业的愿望比较强烈,考研、考公、考编现象更加明显,‘慢就业’‘懒就业’‘缓就业’问题愈发突出;另一方面,在就业选择上更趋向于找环境好、轻松自由、薪资高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张慧省,王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4,(08):134.],大学生就业面临多重问题。
1.大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竞争激烈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优质岗位增长速度相对滞后,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优质岗位,更是供不应求,这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 叶彬,王燕。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20):77.]。对于大学生来说,学历是人力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当前,学历在就业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弱化,尤其是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数的增加,本科生,特别是对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来说,有“贬值化”趋势,学历对大学生在就业市场找工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
2.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对就业市场评估过高
“在就业选择上,新时代大学生多数不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而是选择继续提升自身能力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不愿意勉强或将就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和职业。”[ 段尧尧,袁凯瑞,宋建松.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心态与就业对策研究[J].福建轻纺,2024,(07):82.]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环境的认识不足,对工作薪资、环境等期望过高,导致难以找到满意工作。还有部分大学生盲目跟风考研、考公等,缺乏明确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另外,也有大学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稳定的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高的国企或者央企,过多地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忽略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成长,对一些收入一般的行业和单位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不愿意去就职,错过很多就业机会。
3.大学生考虑因素过多,就业危机感不强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出生于“00”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较为富裕的家庭让大学生对经济压力的危机感较差,同时家庭的细心呵护也是大学生慢就业甚至是不就业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在择业时除了对就业待遇的考量,也会考虑就业领域、工作距离、工作环境等潜在因素,对于工作考虑的因素较多,择业时对工作选择比较苛刻,没有合适岗位就不去,缺乏就业紧迫性。
三、大学生就业提升路径
在新形势下,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引导策略,对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1.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
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对大学生“慢就业”“求稳偏好”等现象,需要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心理辅导等多维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更开放、务实的就业观,针对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就业态度不积极的问题,重视就业宣讲工作,确保大学生真实了解现在就业市场,抛开不切实际的想法,真实就业信息传达到位,让学生理解“积极就业不是妥协,而是在现实中迭代成长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
2采取“进阶式”帮助,在学生择业的不同时段帮助学生
就业工作是一个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针对每个阶段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就业工作人员应坚持“因时而进”,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促进学生就业。做好职业辅导期的咨询工作,职业的选择是一项综合决策,需要有行业发展趋势、用人单位今年招聘情况、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等大量信息做参考。这要求高校工作人员充分了解管辖专业的就业情况、近几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收集历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等资料供学生们借鉴。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助力学生就业
随着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的结构性震荡与空间分布的不均,以及职业形态和工作模式的多样化,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新形势,助力大学生顺利就业。深入分析学生个性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在就业指导方面,可以借助新媒体资源,推出“云课程”、“云讲座”、“云咨询”等在线服务,建立学生生涯档案,精准获取不同大学生求职意向数据,形成就业跟踪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精准的招聘信息、就业岗位推送,针对性对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助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对就业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深入落实“稳就业、促就业”,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同时增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2-25)[2024-03-1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张慧省,王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4,(08):134.
叶彬,王燕。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20):77.
段尧尧,袁凯瑞,宋建松.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心态与就业对策研究[J].福建轻纺,2024,(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