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策略探讨
俞冬冬
宁海县城东小学 315600
摘要:项目化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用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美术实践能力,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用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项目化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项目化教学主题及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和实践,充分锻炼其美术实践创作能力。本文说明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阐述小学美术项目化课堂构建原则,以《安全标识》项目化教学为例,分析探讨如何借助项目化教学优化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实用性;教学策略
前言:艺术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项目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分析思考、自主计划、自主学习联系、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经历过相关实践创作之后其艺术实践能力自然能够得到加强。小学美术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美术实践应用能力就要尽可能多为学生设置项目化教学任务,促使其基于任务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自我提升。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目标引领,目标是行动的质疑,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会根据项目主题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项目目标和计划,促使他们主动了解项目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等。这种明确的目标设定有增强学生学习目标性,驱动学生学习动力。此外学生在项目实施和成果取得过程中还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实践引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该教学模式强调动手实践,强调“做中学”。项目化教学活动中,学生将通过亲手制作、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更加深刻的掌握美术技能和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促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在强化其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合作引领,强化学生协作能力
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协作能力,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分析目标、学习技能、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彼此间更加默契,沟通协作能力得到有效加强。这有助于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都是有益的。
4.创意引领,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新和尝试,采取更具创意的方法完成任务。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设计出独特、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展现自己的独特创意。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美术项目化课堂构建原则
1.目标性及计划性原则
小学美术教师在创设项目化课堂时应当遵循目标性和计划性原则,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确认项目主题和任务目标,基于目标制定项目内容及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等。这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按照计划进行有逻辑的学习和实践,此外,教师还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2.实践性原则
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实践创意能力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创设项目化课堂时应当遵循实践性原则,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亲手制作、亲手实验等方式,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美术技能和知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3.合作性原则
团队合作有利于促使学生间彼此合作、共同实践,实现学生集体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构建项目化课堂时应当遵循合作性原则,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构成中进行团队合作,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项目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引导他们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三、实用性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策略探讨
1.把握教材内容,明确项目任务目标
近年以来,美术学科得到充分重视,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在此背景下,项目化教学模式逐渐在美术教学中流行,并起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创设有效的项目化课堂活动,就要首先明确项目化课堂育人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以《安全标识》为例,教师在设计本节课项目化活动之前需要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与深刻的剖析,提炼出其中的核心素养、美术知识技能、文化内涵等元素,基于这些元素确认本堂项目化课堂的育人目标。经过深刻、全面的教材剖析,教师确认本节项目化课堂的育人目标为:(1)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强化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创意实践素养;(2)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及维护自身安全意识;(3)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不同安全标识的内涵与作用,了解安全标识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美观且使用的安全标识。教师基于以上育人目标设计项目化课堂任务如下:同学们,在教室内打闹很容易发生危险,在教室内贴上安全标识有利于提醒学生不发生打闹行为,请你们开动脑筋、发挥创意,设计一个美观又使用的安全标识,张贴在墙壁上。
2.构建项目情境,促使学生探究与实践
小学美术教师在项目化课堂中植入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境元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在基于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课堂情境中从情境角色的角度出发,分析任务目标、制定完成任务的流程、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化任务,从而强化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凸显项目化教学实用性。
以《安全标识》为例,教师可使用全息投影设备在教室内打造标识设计工作室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课堂情境中扮演工作室设计人员,以情境角色的视角、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和完成任务。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情境任务中分析项目化任务目标,知悉需制作一个美观且实用的禁止打闹标识;第二步,学生需要依据教材进行独立学习,自学制作禁止打闹标识的方法与技巧;第三步,学生在组内商讨实用什么样的造型、线条及颜色创作禁止打闹标识,制定禁止打闹标识创意及创作步骤;第四步,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担任造型绘制、线条绘制及颜色填充等任务,通力合作完成既具备较强美观性,又具备较强实用性的禁止打闹标识,将标识张贴在教室合适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美术绘画知识和技能,其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创意实践素养得到加强,同时形成了珍爱生命、守护安全的良好意识。
3.开展多样化评价,以评促学
教学评价是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应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及时开展评价。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组间互评,引导他们分析其他小组安全标识作品优势及不足之处,促使他们学习对方的优势并协助对方改进不足,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评及自改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项目化学习有效性。此外,教师需要对学生项目化学习态度、安全标识作品需改进的细节之处进行品评与指导,促使学生再次改进安全标识作品,提升自身艺术实践能力、形成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
结语:小学美术教师创设项目化美术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愿,有利于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教师在创设项目化课堂时需首先确认项目化课堂目标,基于目标创设任务,基于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技能及完成任务,借助评价促使学生改进与提升,起到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及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璐.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界, 2024(26).
[2]魏芸.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点[J].华夏教师, 2024(17):81-83.
[3]许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0[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