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音乐课堂中多元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作者

路懿欣

易县职教中心 河北省 074200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面临着学生基础薄弱、兴趣分化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多元教学法通过整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更贴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职业发展需求,本文以中职音乐课堂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和实践效果,希望能为中职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 多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适应性分析

1.1 多元教学法的概念与构成

多元教学法作为一种综合性与灵活性兼具的教学理念,核心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会依照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认知水平,选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与组织策略,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主动参与度,中职音乐课堂里,多元教学法主要涵盖互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化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形式,互动式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沟通,打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表达与探索;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带有目标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掌握知识、提升技能;项目化教学围绕一个主题或音乐作品开展,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一定周期的综合性项目,像编排一段合唱、创作简单曲目等,增强综合运用能力;合作学习看重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与互帮互助,通过分工合作一同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参与度和责任感,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1.2 中职学生特点与教学适配性

中职学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学习基础不算扎实,职业方向却很清晰,他们大多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太感兴趣,更愿意投身实践性、直观性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就得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特点,选用契合其需求的教学方法,多元教学法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手段,让教学更贴近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借助任务型、合作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既能直观感受音乐魅力,又能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多元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 “教师讲 — 学生听” 的单一模式,让中职学生在 “做中学”“演中悟”,更好地建立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中职学生重视实用技能培养,多元教学法强调实践操作和成果导向,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适配性和课堂参与意愿,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成长。

1.3 多元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多元教学法的实施优化了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在教育理念层面也体现出以 “学生为中心” 的发展取向,其核心教育价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凭借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意识与创造力,多元教学法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成长和能力拓展,这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利于构建开放、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环境,项目化与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和成果呈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契合职业教育以 “岗位能力培养” 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多元教学法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和推广价值,适用于多学科融合与跨领域教学,在中职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为构建更具实效性、科学性和包容性的教学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中职音乐课堂中多元教学法的实践路径

2.1 情境创设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创设法是中职音乐课堂中极具实践性和感染力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营造具体、生动的音乐学习情境,能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环境中自然进入角色,进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在学习民歌单元时,教师可设置 “乡村音乐节” 场景,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歌手、乐队、评委等,模拟表演与点评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间音乐的旋律与情感,学习影视音乐时,播放相关影片片段,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在情节推动和情绪渲染中的作用,并尝试为短片配乐或创编替代旋律,加深对配乐与画面关系的感知,情境创设结合生活实际,如校园广播剧、节庆活动布置等,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容延伸至真实生活,增强学习的现实关联性和趣味性,具体场景的营造让学生获得感官和情感的双重体验,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及艺术素养。

2.2 任务驱动法提升学生参与度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过程引导性,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分阶段目标,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够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在 “节奏训练” 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 “为班级创作一段节奏打击秀” 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水瓶、桌面、文具盒)设计节奏组合,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排练与展示,任务设计应具备以下参数:一是趣味性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挑战意识;二是任务难度适中,分层推进,既可满足基础学生掌握节奏型与节拍的基本要求,又可引导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节奏叠加和变化探索;三是成果可视化,便于展示、评价与反思。声乐教学中可设置 “原创歌曲小样制作” 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校园生活写词、谱曲并尝试录制,既提升了技术运用能力,也促进了艺术表达的独立性,任务驱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提升了学习效率、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课堂的生成性与互动性。

2.3 项目化教学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融合多知识点、跨学科、持续性的教学组织方式,适合在中职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设计跨阶段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或仿真情境中完成,如 “策划一场校园音乐会”“设计一节音乐欣赏公开课”“制作音乐微电影配乐” 等,以 “校园音乐会策划” 为例,学生需参与节目选择、曲目排练、舞台设计、音响协调、主持稿编写等多个环节,这不仅要求学生运用音乐理论与演唱技能,还需调动组织、沟通、创意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实现多元知识的整合,实施过程中,项目任务可分阶段推进,通过教师指导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还为其提供了模拟职业实践的机会,最终成果可通过校内展演、成果展示等形式呈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感和荣誉感,项目化教学以 “做中学” 为核心路径,打破传统课程的碎片化结构,使学生在持续性、整体性任务中实现知识融合、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的统一,是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实践手段。

结语:

多元教学法在中职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优化了教学结构,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综合能力,情境创设让音乐体验的真实感更强,任务驱动让学习动力得到激发,项目化教学则推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发展,实践证明,多元教学法能够因材施教、灵活应变,契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未来要持续探索更多适用于中职音乐教学的多元策略,推动课堂教学不断走向深度化、专业化与实效化,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艺术素质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建芳 . 多元化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融合应用分析 [J]. 戏剧之家 ,2023(21):178-180.

[2] 王娜 . 奥尔夫本土化教学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J]. 黄河之声 ,2020(05):96-97.DOI:10.19340/j.cnki.hhzs.2020.05.054.

[3] 凌萍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堂的应用 [J].现代职业教育 ,2020(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