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

作者

李嘉麟 

中铁天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72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深入探究其效果评估与改进方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建筑行业中对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全面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从知识掌握、行为改变以及安全意识提升等多维度精准衡量培训成效,找出培训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基于评估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涵盖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管理机制等方面,旨在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建筑从业人员安全素养,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为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筑牢根基,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改进研究

一、引言

建筑工程行业因其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施工工艺多样且涉及众多高危作业环节,如高空脚手架搭建、大型机械设备、地下深基坑作业等,使得安全生产成为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核心关注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预防安全事故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向从业人员传授安全知识、技能以及强化安全意识,在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然而,审视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实际状况,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培训效果参差不齐,部分从业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未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往往与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不同岗位、不同施工阶段的差异化需求;因此,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地改进培训工作,对于切实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有效降低事故风险、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紧迫且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2.1知识层面的评估指标设定

知识掌握程度是评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效果的基础维度。在此层面,设定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主要评估指标,考核内容全面覆盖建筑施工安全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确保从业人员明确自身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各类施工设备操作规范以及不同施工工艺安全流程;安全技术标准,涵盖建筑结构安全标准、电气安全标准等。通过定期组织标准化书面考试,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全面检验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设置案例分析题,给出具体建筑施工场景,如高层建筑主体施工阶段、深基坑开挖作业等,要求分析其中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此考察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判断其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与灵活应用能力,确保从业人员真正将安全生产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行为层面的评估指标设定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安全行为,行为层面的评估是检验培训效果是否落地的关键环节。在施工现场,观察从业人员是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重要评估内容,例如,高处作业时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且安全带系挂方式是否符合标准;操作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时,是否严格按照设备启动、运行、停止流程操作。为此,设立专业安全行为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组成,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巡查,采用详细记录表格,对从业人员安全行为表现进行量化统计,包括正确行为次数、违规行为类型和次数等。同时,关注从业人员在面对突发安全状况时的应急反应与处理能力,通过模拟火灾、坍塌等突发事故场景,检验其是否能迅速、准确采取应急措施,如正确使用灭火器、组织人员疏散等,确保培训能切实引导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安全行为决策。

2.3意识层面的评估指标设定

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内在驱动力,评估意识层面的培训效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培训对从业人员思想观念的影响程度。采用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内容涵盖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如询问“您认为安全生产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对自身安全责任的认同度,像“您是否清楚自己在本岗位上的安全责任”;对安全风险的敏感度,例如“在施工现场,您是否能主动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等问题。通过科学问卷分析方法,如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深入剖析问卷结果,全面评估其安全意识水平。此外,观察施工现场的安全文化氛围,包括安全标语设置是否醒目、安全宣传栏内容是否及时更新且具有吸引力、是否定期组织安全文化活动等,从侧面反映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状况,为全面、准确评估培训效果提供丰富依据。

三、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

目前,部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岗位、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往往采用“一刀切”的统一模板,缺乏个性化定制。对于一线施工人员,不同工种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操作规范差异巨大,例如,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高处坠落,培训应重点强调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要点,如安全带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脚手架搭建和检查标准,以及高处作业时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方法;而对于电气施工人员,培训则应侧重于电气安全知识,如电气设备正确接线、漏电保护装置原理和使用等。然而,现有的培训内容未能精准聚焦这些差异,导致一线施工人员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无法有效提升其应对实际工作中安全风险的能力。此外,对于新入职员工,没有充分考虑其缺乏工作经验、对施工现场环境陌生的特点,进行基础安全知识和施工现场环境的详细介绍,使得新员工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对安全风险认知不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2培训方式单一

许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仍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方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从业人员的学习兴趣。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一线施工人员,单纯的理论讲解往往晦涩难懂,理解和吸收效果不佳。而且,这种单一的培训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无法让从业人员真正体验和掌握实际操作中的安全要点。例如,在讲解安全设备使用方法时,仅通过口头描述和图片展示,而没有让从业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设备时仍不知所措,无法熟练运用安全设备进行自我保护。在培训过程中,缺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无法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总结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作,对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意义重大。通过构建科学全面的效果评估体系,从知识、行为、意识等多维度精准把握培训成效,能准确找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培训存在的内容针对性不足、方式单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采取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管理机制等改进策略,可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建筑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但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也需与时俱进、持续改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新法规的研究,不断探索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模式与方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培训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推动建筑行业在安全的轨道上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春.浅谈对低文化水平工程施工人员进行特殊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效果以浙江省温州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为例[J].中国标准化,2023,(06):231+233.

[2]刘俊材.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0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