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战略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的激励效应研究
赵文琪 赵次龙 蒋玮 杨军
贵州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中的“慢就业”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指的是部分毕业生在学业结束后,不立即就业或继续深造,而是通过游学、兼职、创业考察等途径,逐步探索职业发展道路。
国家对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不断丰富就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新时代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研究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激励效应,对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升大学生就业意愿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就业优先战略;“慢就业”现象;高校毕业生;
一、经济发展需要与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得到重视,在过去的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2024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
当前,中国大学生“慢就业”现状,主要是毕业后既不打算找工作也不想要继续深造,而是选择游学、兼职或者创业考察等方式。
在就业行业和岗位方面,IT、互联网、游戏行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一直处于各行业首位。电子信息类和制造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在就业选择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如进入国企、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同时,对于新职业的选择,毕业生更加青睐职业教育类、潮玩经济类、数字职业类等新职业。
二、大学生“慢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大学生择业就业存在时间差
在当前中国积极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动能似乎遭遇了瓶颈。与此同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带来了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不仅要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岗位,还要考虑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然而,由于市场上合适的岗位数量有限,且门槛相对较高,这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导致就业的延迟。
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一些学生选择了“慢就业”的策略,即暂时不急于就业,而是通过进一步学习、实习或提升自身技能,以期待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位置。
(二)高校就业技能与就业观念教育不到位
当前,高等教育体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许多高校未能将这些指导与学生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断裂。
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因此,他们在毕业后容易陷入“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困境,进而选择“慢就业”作为一种策略,以期在这段时间内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三)大学生择业观念还存在误区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许多大学生对职场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追求,他们渴望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兴趣的工作岗位。
此外,受到社会认可和家庭期望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铁饭碗”工作有着强烈的向往。这种趋势导致了公务员考试的热潮不断升温,许多应届毕业生将其视为首选。然而,公务员岗位的竞争激烈,录取率低,一些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招聘名额减少,岗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一些大学生为了保持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以便在未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得不选择“慢就业”。
三、就业优先战略对大学生的影响
早在 200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就业优先”目标得以确立。2010 年,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明确,将就业优先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2011 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丰富发展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缓解职业倦怠。就业优先战略为大学生指明了方向,为之后的就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完善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提升劳动力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就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石,通过推行就业优先政策,可以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进而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之间的正向循环。其次,就业也是民生的核心,通过实施这一战略,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增强民生福祉。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机制对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可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能够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可及性和安全性。这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等年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减少“慢就业”现象,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劳动市场,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强化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政府采取了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动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激励大学毕业生树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韧精神。政府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主动投身到艰苦环境和国家及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高校方面,提供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就业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对于来自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残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政府实施了专门的就业援助政策,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就业机会。
(三)创建良好就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能够显著推动用人单位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和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前就适应职场环境,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更多具备实战经验和高素质的人才。
在就业优先战略的引导下,政府和社会各界将加快促进用人单位更新用人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这包括完善选拔机制,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消除就业市场中基于性别、年龄、学历等不合理的歧视现象,并实施更加灵活的用人策略。
四、总结
工作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增加,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合适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也对社会的长期繁荣构成了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这一现象,认识到解决大学生就业延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韩宇.新时代就业优先战略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师,2023,(08):167-169.
[2]李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J].今日海南,2024,(01):17-19.
[3]叶彬,王燕.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20):76-78.
[4]王以梁.大学生“慢就业”的现状、成因与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3,(11):106-111.
本文系贵州商学院2023年度校级课题(编号:2023XJXS1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