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模式下金寨县红色旅游与主题农场融合发展研究
尚冰倩 季灵珠
安徽外国语学院 国际旅游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摘 要】在后消费时代,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故事+”红色沉浸式农场颠覆现有的传统农场的死板印象,以红色历史文化创意赋予农场故事化背景,打造具有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体验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短途放松休闲度假服务。本文结合后消费时代人群的喜好,以“故事+”作为项目特色,通过文创赋能,让农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地域特色,利用现代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红色旅游;主题农场;故事+模式;金寨县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众多红色遗迹和故事,如红军广场、金寨革命博物馆等,这些资源为主题农场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且金寨地处大别山区,生态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茶园、竹林、花草等,具备建设休闲观光主题农场的天然条件。目前, 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策和建议以及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产品和市场开发、区域合作等,[1]本文以红色历史文化创意赋予农场故事化背景,打造具有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旅游体验地。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目的是顺应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环境更加优化,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红色旅游。[3]
《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已经2021年11月19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是为了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安徽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的光荣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
金寨县将旅游富县作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积极发展红色旅游。金寨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组建红色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红色旅游发展办公室,调研出台《加快推进红色旅游开发、建设“三地”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形成了党政主导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先后编制了《金寨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别山·金寨国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策划暨概念性规划》、《金寨县汤家汇镇红色旅游规划暨旅游总体策划》、《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三期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革命遗址整修保护规划》等多个红色旅游规划,对全县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为更好地保护并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金寨编制了《金寨县红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整合县城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红军广场、鄂豫皖纪念园为龙头,创建5A级红色旅游景区。
1.2 研究意义
1.2.1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能够直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红色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强化了县域政府官员发展红色旅游的激励动机,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财政资源,完善红色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如医疗、卫生、教育、环境保护等非生产性公共服务。
红色旅游扶持政策能够拉动投资,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从而丰富财政收入来源,增加县域经济总量,通过内生性的经济增长动力减轻县域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随着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税收、土地等财政收入的增长进一步反哺社会公共服务,为县域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从而显著提升财政回应性。[4]
发展红色旅游也是在推动精神扶贫、文化扶贫。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和红色经典故事,但由于地理区位、交通限制等因素,许多革命老区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当地的红色文化,尤其是部分流传的红色故事,仅在小范围内传播,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亟需“走出去”。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强对革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并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发展红色旅游则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传播打破了空间壁垒,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既能将红色文化“带出去”,帮助更多群众学习革命精神;也能将其他文化“引进来”,为革命老区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激发红色文化发展活力。
1.2.2 红色旅游与主题农场融合发展的意义
全球化经济对娱乐和市场文化产生冲击,更注重消费者的心理诉求,人类步入后消费时代,[5]受消费文化影响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使得身心健康与精神文化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诉求。需求侧的变化要求供给侧的旅游业提供更好的文旅产品,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导向。
在后消费时代,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故事+”红色沉浸式农场以“故事+”作为项目特色,通过文创赋能,颠覆现有的传统农场的死板印象,以红色历史文化创意赋予农场故事化背景,打造具有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体验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短途放松休闲度假服务,让农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地域特色,切合后消费时代人群对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的需求。
红色旅游与主题农场融合发展的意义在于让游客产生全新的游玩体验,能够依托主题故事背景使游客产生对大自然、对农场心理上的依恋和情感上的寄托,同时对区位性革命文化的形象设计在建造,让红色革命文化加以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提供多元化的红色教育内容,培养儿童、学生等众多群体积极正面的红色情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
2 融合方案及融合路线
2.1融合方案
方案一:“与星星同行”系列项目。项目旨在为亲子家庭提供更丰富美好的游玩体验,农场在乡村体验的基础上引入诸多受儿童欢迎的体验项目和农场IP元素,结合相应场景设置。通过“六星上将”的故事,在孩子们心里建立起一个善良勇敢的故事人物形象,鼓励孩子们向小白龙的英勇事迹学习。为此,农场将打造“与星星同行”系列项目,如“星星革命教育馆”、“解救星星”等。
方案二:金寨故事剧本杀馆。农场内设有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剧本杀馆。游客到达实景场馆内,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具有体验推理性、欢乐喜剧性的娱乐项目。农场内的剧本杀,不仅仅是娱乐游戏,更是一种别样的情景体验,了解农场创建背景的娱乐项目,让游客在剧本杀的过程中拥有不一样的试听触觉体验。
方案三:《金寨生活体验馆》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基于故事背景,在传统农场和游玩项目基础上,赋予农场新的身份与剧情,其中金寨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包含“星星与当地农家人日常耕种体验”、“星星种植园”、“星星果蔬采摘”和“走进金寨风俗体验”等游乐体验形式。全线围绕故事主题开发设计,根据不同游客群体设计不同的体验路线和方案。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回忆。
方案四:文创店、主题餐吧。文创店和主题餐吧可作为整体区域,以金寨故事作为装修主题,整体店铺的外部需要有标志性的情景装饰,金寨故事餐厅的设计紧扣着园区的整体设计,将农场元素和主题故事元素紧密结合。店铺内主要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个部分作为就餐区域,由身着卡通人偶的服务员进行服务,餐厅提供的食物都由农场种植生产的,全绿色有机无公害,供游客食用。另一个部分是儿童小饭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看护儿童,在吃饭之余可以有空间玩耍,能够解放父母,让父母可以安心的享受用餐时间。
随着布满金寨故事绘画的楼梯来到文创区,整体的装饰风格也是以金寨为主,这个区域中提供金寨故事相关的各种文创产品,由专业的研发人员结合农场特色进行设计。文创产品如生活用品类、香水类、化妆品类、餐饮类、衣物类、益智玩具类等,多种产品可供游客选择,材料可以直接购买,也可以根据游客在园区中的积分累计进行兑换,以及参与定期的特别活动获得。除此之外,店铺中有一个部分会提供农场内生产的绿色食品,让游客在留下纪念的同时可以买到健康,增加文创店铺的吸引力,
文创店、主题餐吧作为园区内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紧扣农场的主题,满足游客吃、购、娱的需求,大大地提升了农场对游客的吸引力。
结语:随着乡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红经济趋势,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能够激发大众的旅游兴趣,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叶月翠,王晓琳.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论坛,2012,(11):127-129.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J].甘肃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16):5-8.
项目名称:
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故事+”红色沉浸式农场建设研究——以金寨将军县选址实验地为例(项目编号:S202313065030)
作者简介:
尚冰倩(2000-),女,安徽阜阳人,本科,安徽外国语学院在校大学生
季灵珠(2001-),男,安徽宿州人,本科,安徽外国语学院2024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