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外观的继承性设计表达的分析
郭虎呈 王英杰 董少康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11
摘要:本文探讨了轨道车辆外观继承性设计的概念、原则、要素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达方法,并分析了其对产品形象塑造的影响。继承性设计通过保留和延续旧有的设计元素。
关键词:轨道车辆 外观 继承性 设计表达
一、设计原则
(一)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轨道车辆外观设计的基础,强调设计必须满足车辆的基本功能需求,车辆外观设计要便于维护和清洁,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
(二)安全性原则
车辆外观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车身材料选择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车辆外观设计应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需求等。
二、设计要素
(一)形态要素
形态要素主要包括车身线条、轮廓、比例等方面。车身线条流畅性和动感性直接影响车辆的视觉美感,在轮廓设计方面,车辆轮廓决定了其整体外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在比例设计方面,合理的比例设计能够使车辆外观更加和谐美观,如某些城市的轨道车辆在设计时会保持车头和车身的比例协调,提升车辆的通透感和空间感[1]。
(二)色彩要素
色彩要素在轨道车辆外观继承性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影响车辆的视觉美感,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色彩要素主要包括主色调、辅助色、色彩搭配等方面。主色调选择通常与城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密切相关,而辅助色起补充作用,与主色调形成对比,使车辆外观更加鲜明和生动[2]。
三、 轨道车辆外观继承性设计的表达方法
(一)车辆造型的继承性设计
轨道车辆外观设计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创新,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设计师要深入研究前代车型的设计理念,从中汲取设计灵感,分析设计元素、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市场需求等因素,让设计师建立起对轨道车辆外观设计的系统性理解,为后续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在学习基础上设计师开始进行创新设计,保持设计元素连续性的同时,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同时,在创新设计过程中,还需不断进行优化,如多次模型制作、风洞测试、用户反馈收集等,帮助设计师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如在复兴号动车组设计中,设计师利用多次风洞测试,优化车身后显著降低了列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3]。
(二)车辆材质和人机的继承性设计
高铁车辆和地铁车辆在材质设计上有着明显的继承性表达。高铁车辆通常采用铝合金车体,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能有效降低车辆自重,提高运行速度。在高铁车辆设计中,不同速度等级的车辆均采用统一的车体标准和油漆标准。而地铁车辆则多采用不锈钢车体,能适应地下环境的复杂条件,这种继承性设计使得地铁车辆在外观上增强了品牌识别度。
在车辆外观的设计过程中,人机要求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无论是高铁车辆还是地铁车辆,均按照统一的车辆标准进行设计。如车门高度、宽度、开启方式等,增强车辆的整体美观度同时确保乘客能快捷地进出车辆。车辆内部空间的人机设计也是继承性设计的重要方面,在不同速度等级车辆中座椅布局、内部装饰风格都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车辆的品牌形象[4]。
(三)车辆涂装继承性设计
复兴号系列动车组按照速度等级划分为时速350公里、时速250公里、时速160公里三个等级,不同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相似的设计语言,同时又通过细节上的差异来体现速度等级的区别。如时速350公里动车组采用红色车体,时速250公里动车组为蓝色车体,时速160公里动车组为绿色车体;车头部分结合司机室窗进行特殊设计,提升了整车的科技感[5]。
四、轨道车辆外观继承性设计对产品形象的塑造
(一)结合时代主题,明确城市定位
在国家高铁事业刚刚起步的“和谐号”时期,车辆外观以白色车身搭配蓝色腰线为主,车头造型仍具有明显的国外高铁车辆设计特征。随着国家高铁技术不断进步,“复兴号”时期轨道车辆外观设计发生了显著变化,推出的智能复兴号动车组外观设计以红色、金色为装饰色,搭配银白色车身,注重体现了自主创新的成果,也象征着国家高铁事业的崛起和自信[6]。
地铁列车设计与轨道交通线路特色密切相关。以福州地铁为例,每条线路列车的外观主色调均与线路色相同,线路列车设计沿用初代车辆造型,形成统一的城市轨道交通风格。从“和谐号”时期的借鉴与起步,到“复兴号”时期的自主创新,再到地铁列车设计与城市特色的融合,每一阶段的外观设计都紧扣时代主题,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推出拟人化形象,突出传统文化
色彩是视觉传达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元素之一,中国高铁在色彩主题上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红、凤凰金等,这些色彩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辨识度。
五、总结
综上所述,轨道车辆外观继承性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提升了车辆的性能和美观度,还在文化层面上强化了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继承和创新,轨道车辆设计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不断适应用户的实际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轨道车辆外观继承性设计将继续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用户体验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乔志航,鲁红雷,肖颖喆. 基于地域文化基因的轨道车辆外观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2024(8):121-124.
[2]荣歆. 基于设计基因理论的城市轨道车辆外观设计研究[D].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20.
[3]赵赢男,刘肖健. 城市轨道车辆配色与装饰设计的快速表达技术[J]. 包装工程,2022,43(8):203-209,216.
[4]荣歆,董石羽,肖江浩. 基于形状文法与地域文化的地铁车辆外观造型设计[J]. 包装工程,2020,41(16):230-235.
[5]刘百良,胡程伟,刘德强,等. 基于5G+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涂装外观检测应用性研究[J]. 现代涂料与涂装,2023,26(5):55-58.
[6]王瑞涛. 水性环氧/聚氨酯涂料的研制及其在轨道车辆中的应用[D].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