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丸”亦可变“灵珠”
林岚 林妍瑾
福鼎市慈济中学 355203
摘要:本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切入点,从教育者角度探讨“魔丸”转变为“灵珠”的过程。首先分析哪吒本身被视为“魔丸”却渴望认可,如同被贴标签的孩子。其次阐述李靖夫妇对哪吒呕心沥血的付出,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师者角度剖析太乙真人的教育方式,包括抓特点、激兴趣、作榜样、装傻激励等。最后指出孩子从“魔丸”到“灵珠”的转变取决于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倡导因材施教以引导孩子成长。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魔丸、灵珠、教育、家庭教育、因材施教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暑期强档上映,虽没有脱离《榜神演义》的框架,但却给人耳目一新,大大颠覆了几代人心中的那个“头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个小脚丫,踩着风火轮,手执火尖枪,臂绕混天凌,肩套乾坤圈”的哪吒形象,也颠覆了哪吒的父母、师尊等人的形象,出奇制胜,在2019年暑期电影票房一路飚高,我认为票房飚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是一部教育大片,让所有进入影院的家长可以说都受益匪浅,从中汲取一些育儿经。今天就以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谈谈自身的感受,了解“魔丸”怎么变成“灵珠”的。
首先,我们从哪吒本身出发,《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一改过去的萌萌哒小帅哥形象,给我们的是一个作死的“屌丝”形象,大眼带着两坨黑眼圈,大嘴露着一排大门牙,说话时手插裤子、歪嘴斜眼,全身上下透着一股“痞”味,真不愧是一个“魔丸”投胎的形象啊!因此,从一开始太乙真人就准备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以免祸害世人、连累家人,后因哪吒父母求情,才囿于“结界”之中,禁止外出。
哪吒虽被视为“妖魔”,充斥着顽劣、叛逆、暴躁,但同每个孩子一样,他内心秉性不坏,他也想融入社会获取他人认可,但屡屡遭到世人的排挤,导致他渐渐地走到了与世人对立一面。影片中,他被一个小妹妹邀请一起踢毽子时,眼中放出的光彩可以说完全是一个“需求”,可村人一声“他是哪吒”,并迅速抱走那个小妹妹,这无异砍断了交流的绳索,又把他推到了一个“孤闭”的绝境。这与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给一些孩子贴上标签一样,“这些好学生,你们要多交流”,“这两个是不学好的,你们离他远点,以免让他给带坏了”,如此云云,自然地,那一两个“不学好的孩子”就越陷越深,渐渐筑起自己的壁垒,对老师越来越反感、对同学反感、对学校乃至社会反感,我们名之“叛逆”,其实他们是被逼着走上“叛逆”之路啊!他们也渴望得到友好的交流,就像哪吒,虽村人对他不接纳、不认可,但他后来还是尽其所能去营救那小妹妹,在得到敖丙的帮助救得人后,对敖丙这个龙二代可以说是打心里去交流,甚至生辰宴的邀请,“其他人可以不来,你不能不来”,说完脸上带着一丝“痞”笑。像哪吒那样“魔童”们其实多么渴望有朋友能接纳他们,他们有时故作捣蛋,那也是为唤起他人对他们的注意,其实,他们的本质跟其他孩子一样,并不是什么“不赦之徒”,只是种种机缘,让他们走入了另一条路,这需要我们一起来引导、帮助,让他们重新返回正轨。
其次,我们从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态度入手,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即使明知自己孩子是“魔丸”,也是对孩子不忍舍弃,就算要经历千辛万苦,也总是想方设法让他能返回正途,“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所谓也。为了改变孩子,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在家庭这第一课堂中,李靖夫妇分工合作,一明一暗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作为孩子的父亲,李靖虽表面上对哪吒严格要求,但在背后为改变孩子默默努力着,他上天跪求元始天尊,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命换哪吒的命,可以说为了孩子把“命”都用上了;为了能让全陈塘关百姓来给哪吒庆“生辰宴”,不知说破了多少嘴皮子,跪地求了多少回人;细心察看,懂得哪吒是真实救人而被冤枉的,伺机为孩子洗清冤屈。而作为孩子的母亲,除了自责因工作陪伴少外,一有空闲更是努力多陪陪孩子,“踢毽子”只是一个典型案例而已;还有就是用伟大的母爱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指明哪吒心中所渴望的、所需要的,那就是想做好自己,以得到人们的认可;努力唤醒哪吒内心的“善因”,希望能让哪吒逐渐走上正路。这魔丸最终能成才、成“灵珠”可以说离不开父母呕心沥血的付出。因此,每一个孩子的成才之路,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现今的家长,很大一部分成了“甩手掌柜”,把自身的责任只定性在“养儿”理念上,认为辛苦挣钱供孩子吃、穿、上学,就是尽了父母的责任了。于是,上学时间扔给学校,认为剩下的都是老师的事了,放假期间又扔给一些教育机构,追究原因,又把这归结为“我自己又不会教”、“我花钱送他去学校、去补习机构,难道这教育还不够?”,根本没能注意到如何“育儿”,完全没有考虑孩子最缺的是什么,也不知该怎么去纠正孩子身上的缺点,于是,只是任由孩子自行发展,不要说能将“魔丸”变“灵珠”,如若不要将“灵珠”教育成“魔丸”就算不错了。因而,每个父母了解点教育知识,掌握点教育规律是相当必要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原始的爱”上,“原始的爱”只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出发点啊[1]!
第三, 从师者对孩子的教育角度,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对一个如此顽劣之徒,相信任何一个老师都会感到头疼不已,仅仅让他不祸害他人已是绞尽脑汁了,可太乙真人对哪吒的教育可以说深得我们反思。
第一步,太乙真人抓住学生特点,根据孩子的秉性来教育。太乙真人将哪吒带进《山河社稷图》中神游,目睹眼前玄妙之景,让哪吒打心里感觉老师水平不错,同时也让哪吒在美丽的环境中放松身心,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与老师没有了距离感,就多了亲密度,事情进展也就有了基础。
第二步,太乙真人激发哪吒兴趣,引导哪吒跟他学。哪吒小便时,变把大剪刀吓他;哪吒吓跑后,又变大烧鹅引诱他;让哪吒深感奥妙,兴趣一有,自然就欲罢不能,不但学了基础的“障眼法”,而且还自己研究研究,学会了分身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常在教学中,老师只要能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把事情做好,相反,如果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一提学习就无精打采,那么即使天赋再好,也难将成绩提高。
第三步,太乙真人以自身行为影响哪吒,做到以身作则。片中在太乙真人教完哪吒后,自己躺下休息时,立马拿出《神仙的自我修行》进行研读,可见为了列入十二金仙也是勤修不已啊!这就是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往往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一批的学生,给学生以正面的能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生活道路上的一座丰碑,以致在学生离开学校多少年后还常常忆起,用以鞭策、激励自己积极向上。
第四步,太乙真人“装傻”激励法,激励哪吒更加上进。当哪吒学了障眼法,悟出分身术,太乙真人又自行装傻,激励哪吒能不能将悟出的分身术窍门告诉他,这让哪吒不尽得意,拥有无比的自豪感。所以适当装傻,有利于鼓励孩子自我探究,让他们获得满足。
正是太乙真人深喑教育之规律,在哪吒父母的配合之下,家“校”双方互相配合,终于让哪吒学得一身本领,也才能在挽救陈塘关时,脚踩风火轮,变身三头六臂,举着巨大的冰块,喊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我命由我不由天”,真真正正地让自己完成了从“魔丸”到“灵珠”的蜕变[2]。
“魔丸”尚可变“灵珠”,究其原因,孩子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教育方法实施得是否恰当,家庭教育是否到位,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其实,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孩子,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只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家校双方及时沟通,这样结合起来对症下药,也就能做到行之有效,个个孩子都能成为“灵珠”了。
参考文献:
[1]马铭岳.《哪吒之魔童闹海》受众身份认同与跨代际情感共同体的建构[J/OL].数字出版研究,1-9[2025-04-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854.G2.20250327.1048.002.html.
[2]刘强.“哪吒2”引发的德育思考[J].中小学德育,202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