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王海娇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高中部

摘要:比较阅读法作为一种跨文本、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学习方法,逐渐成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工具。该方法通过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言文作品及中西方经典文献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演变、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本文探讨了比较阅读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经典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比较、文言文作品内外部的比较等内容。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学生能够不仅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比较阅读法;高中文言文;语言演变;跨文化理解;批判性思维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面临理解困难。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单一文本的解读,较少注重文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比较阅读法逐渐被引入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言文作品以及中西方经典文献进行对比,比较阅读法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文化背景,还能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比较阅读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一、比较阅读法的概念与特点

比较阅读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文本、不同语言形式或文化背景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通过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言文作品,甚至中西方文化中的经典文献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思想的差异及文化内涵。这一方法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多注重单一文本的阅读与讲解,侧重语言的形式和词汇的解释,而比较阅读法则强调文本之间的联系与对比,能够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理解文言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理解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具体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具有更加多维的教育价值。

二、比较阅读法的教育价值

比较阅读法在教育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语言和文化的比较上,还在于它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并拓展其认知视野。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文献,学生能够察觉到文化之间的异同,理解每种文化所赋予文学作品的独特视角,从而培养出更为宽广的全球视野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此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增进了他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同时,比较阅读法通过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接受,而是被引导去发现问题、质疑假设、分析观点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面对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时,以更加理性、全面的方式进行判断和反思。

在语文综合能力方面,比较阅读法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语言的层面,它有助于学生在不同文体和语言风格中找到联系,提升其文学鉴赏力。通过不断地跨文化、跨语言的比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写作能力也随之得到增强,尤其是在结构思维、逻辑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训练。最终,比较阅读法的教育价值在于其能够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文化认知及综合素质等多维度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与深厚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三、比较阅读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经典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比较

通过经典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比较,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及其内在的文化精髓。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差异不仅是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化,更代表着两种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史记》中的经典章节,结合现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教材中的类似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语言演变及文化传承的兴趣。例如,讲解《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和事迹时,可以将其中的叙述方式与现代史书的叙述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语言的简洁性和凝练性。同时,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深入感知语言的变化背后蕴藏的社会思想、政治态度及文化传统。这种跨时代的对比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语言技巧的同时,更好地把握其文化内涵,并通过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文言文作品内外部比较

通过文言文作品的内外部比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同一题材或主题下不同文言文作品的风格、思想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学感知。在实际教学中,以《诗经》和《楚辞》为例,通过对比两者在情感表达、语言技巧和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多样性。《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语言简洁朴实,情感表达平实而真切,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爱情与自然景象,语言结构简洁、凝练,节奏感强,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感情。与之对比,《楚辞》则在语言上更加华丽,辞藻繁复,情感表达上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往往通过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传达对理想、自由及个人情感的追求,情感丰富而深邃,语言形象生动。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不仅能认识到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还能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文化氛围与价值追求。这种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技巧,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不同文言文作品中寻找相似与不同,洞察文学创作中深藏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观念,从而实现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通过引入比较阅读法,高中文言文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单一文本教学的局限,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多维理解。比较阅读法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文言文的语言技巧,还促进了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批判性分析与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经典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对比、文言文作品的内外部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文学素养。比较阅读法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其综合素质,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于文慧.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87(23):56-57.

[2]覃如洋.提升中职生人文素养,文言文教学应有一席之地[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21(0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