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超临界机组发电过程中热能动力参数优化与运行经济性研究

作者

刘晓虎

中新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石河子市 832000

摘要:超临界机组由于具有高效和环保等优点而在现代电力工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对超临界流体定义,特点以及超临界机组工作过程进行综述。对超临界机组发电时热能动力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主要包括传统优化技术、现代优化技术和多目标优化策略。通过对燃料消耗、机组效率及环境影响等运行经济性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经济性评估指标并对改善运行经济性策略进行讨论,例如,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设备可靠性、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等。

关键词:超临界机组;热能动力参数优化;运行经济性

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已经成为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超临界机组由于具有高效率、低排放等特点,是现代电力生产中的一种重要选择。但超临界机组运行时面临着复杂的热能与动力参数最优化问题,直接关系到机组效率及运行经济性。传统优化方法处理多变量、非线性问题有其局限性、现代优化技术及多目标优化策略则为上述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超临界机组概述

(一)超临界流体的定义与特性

超临界流体就是当温度、压力高于它们的临界点后物质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临界点就是当物质处于某一温度、某一压力时,气体、液体的边界就消失了,物质中液体、气体的特征也就不再明显。超临界流体在密度、黏度和扩散系数方面有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显示出与液体和气体不一样的性质。超临界流体比常规亚临界流体热效率高,能源转换特性好。超临界状态时,流体既可以显示液体高密度、导热性好,又有气体黏性小、扩散性大等特点,所以热力系统能量传输能力强、热力效率高。尤其对于超临界机组,以水为主要工质的机组超临界状态热容量较大、热交换能力较好,进而促进机组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

(二)超临界机组的工作流程

超临界机组主要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水所特有的特性来产生电能。它的工作过程一般由下列主要环节组成:水经锅炉升温到超临界的温度、压力,一般在374°C、22.06MPa时达到超临界状态。超临界水进入蒸汽发生器,蒸汽被进一步加热至更高的温度(通常为600°C-700°C),通过高压蒸汽管道输送至汽轮机。在汽轮机内,高温高压的蒸汽带动叶片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这时蒸汽流经汽轮机、压力降低、温度降低、最后进入冷却系统经冷却塔内的冷凝过程冷却回蒸汽。凝结的水分又回流到锅炉中再次升温,构成闭式循环。

二、超临界机组发电过程中热能动力参数优化

(一)传统优化方法

传统优化方法一般依靠经验公式、热力学分析及控制策略调整来提高机组效率。对超临界机组来说,其优化方法一般侧重于锅炉效率、汽轮机性能以及冷却系统合理调整。通过优化燃烧过程、调节锅炉负荷及蒸汽流量等措施,能有效地提高热能利用率并降低能源消耗。另外,传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精细设计、对热交换过程及燃料燃烧效率进行优化等。尽管这几种方法对机组经济性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其大都建立在简化假设条件下,并不能完全考虑到实际工作的复杂性。

(二)现代优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现代优化技术已逐步被用于超临界机组热能动力优化。目前流行的现代优化方法涵盖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技术以及粒子群优化(PSO)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全局搜索来寻找最优解,从而避免传统方法陷入局部最优误区。例如,遗传算法能够模拟生物的自然选择过程,从而优化超临界机组的运行参数,例如锅炉负荷、蒸汽温度等,以最大化发电效率并降低燃料消耗。粒子群优化是通过模仿鸟群的觅食行为来优化系统控制策略,从而提升整体的运行效率。另外,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预测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算法通过对机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来对设备故障及能源消耗进行预测,以达到调节运行参数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经济性及稳定性。

(三)多目标优化策略

超临界机组热能动力优化时一般会涉及多目标均衡。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强系统稳定性以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多重目的。于是出现了多目标优化策略。多目标优化是指一次对多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从而使其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情况下求出最优解。以实际运行为例,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能够在确保发电效率前提下兼顾系统运行成本与环境排放。在多目标优化领域,常见的方法有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和Pareto最优解方法。这些策略都能有效地研究目标间的平衡关系,并为选择合适的运行参数提供依据。考虑经济性、环境影响和设备负荷,超临界机组能够达到更全面的运行优化。

三、超临界机组发电过程中热能动力运行经济性分析

(一)影响运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超临界机组运行经济性受诸多因素影响。第一,燃料成本是决定经济性高低的关键之一。由于超临界机组对初期投资及燃料消耗要求很高,因此如何降低燃料成本对机组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第二,设备运行效率对于经济性非常重要,锅炉和汽轮机等关键设备运行参数优化可以显著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第三,环境保护政策与排放控制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在确保经济性前提下如何降低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机组经济性分析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二)经济性评估指标

超临界机组经济性评价时,通常采用单位发电成本、热效率、燃料消耗率和排放控制成本。单位发电成本作为机组经济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每度电所消耗燃料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可对其经济性有一个直观认识。热效率则反映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能力,较高的热效率意味着更低的能耗和更低的运营成本。燃料消耗率是用来度量燃料使用效率的指标,排放控制成本考虑了环保要求带来的经济性问题。综合上述指标可对超临界机组运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高运行经济性的策略

为提高超临界机组运行经济性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对机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来提高热效率及发电效率。二是加强设备维护及故障预测工作,缩短设备停运时间,降低维护成本。三是采用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对锅炉负荷和蒸汽温度进行精确调节以确保机组处于最佳状态。此外,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的普及以及环保成本的下降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综合运用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超临界机组运行的经济性、降低能源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超临界机组是现代电力工业的一个重要应用对象,它的高效和环保等特性使得超临界机组成为今后电力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对超临界机组在发电时热能动力参数进行优化可显著提升机组运行效率及经济效益。传统的优化方法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有其局限性,现代优化技术及多目标优化策略则为上述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影响超临界机组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燃料消耗,机组效率以及环境影响,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以及采取适当的优化策略是改善机组经济性的重点。经过持续研究与实践,超临界机组热能动力参数优化及运行经济性会进一步提高,对电力工业绿色转型具有强大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延涛. 火力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的检测与维护[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 5 (21): 117-118.

[2]姜青松. 热电厂中热能动力工程的运用研究[J]. 化工管理, 2019, (02): 191-192.

[3]吴春晓. 火力发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的检测与维护[J]. 山西农经, 2016, (11):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