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助力群众文化品牌塑造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

作者

陈长龙

济宁市旅游公共服务中心

摘要:

本文着眼于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探寻可行路径与策略。在阐述协同发展对丰富文旅内涵、提升产业竞争力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融合程度浅、政策支撑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通过完善政策保障、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创新营销推广方式等举措,推动二者深度融合,达成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利共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群众文化品牌;旅游品牌;协同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和旅游休闲的需求日益增长。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基础,在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传承地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旅游品牌则是吸引游客、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将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不仅能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能借助旅游平台传播群众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二、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2.1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群众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涵盖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丰富内容。将群众文化融入旅游品牌中,能使旅游产品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的游览,游客可以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生活,感受独特的文化魅力。例如,浙江省天台县的 “文艺赋美” 工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乐队演奏等,为天台旅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盛宴 ,丰富了旅游体验。

2.2提升旅游品牌竞争力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独特的文化元素成为旅游品牌脱颖而出的关键。群众文化品牌所具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能够使旅游品牌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天台县以和合文化为核心,推出大型和合文化主题夜游演出《心归天台》以及沉浸式文游项目,通过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将和合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天台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3促进群众文化传承与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通过旅游活动,群众文化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受众,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例如,天台县的 “乡村艺校” 项目,不仅培养了乡村文化传播者,助力乡村振兴,还通过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让乡村文化展示在游客面前,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游客的反馈和需求也能促使群众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协同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地区已经意识到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地方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民俗活动等形式,将群众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游客。例如,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打造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511 老友现场” 走进南宁市灵龟山公园,实现了音乐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部分地区还借助数字化手段,如建立智慧旅游信息平台,整合群众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2存在问题

融合深度不够,虽然一些地区开展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活动,但往往只是简单的形式叠加,没有真正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群众文化在旅游产品中的体现不够充分,旅游活动对群众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不足,导致游客对文化的体验感不强。

政策机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协调机制,在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合作不紧密等问题。例如,在资源整合、项目推进、市场监管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制约了协同发展的进程。

营销推广不足,对于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营销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很多优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不为人知,无法吸引足够的游客。此外,在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特色。

四、助力群众文化品牌塑造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的策略

4.1完善政策机制,加强整体联动

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由文化、旅游、财政、宣传等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的建设和发展。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推广和人才培养。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重视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化旅游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2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深入研究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挖掘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品和群众文化活动中。例如,天台县对和合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创新,通过打造相关文化旅游项目,使其成为天台旅游的特色品牌。

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形式,结合市场需求和游客喜好,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容。除了传统的文化演出、展览展示外,可以开发体验式、互动式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民俗手工制作、传统技艺体验、文化主题民宿等,让游客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增强文化体验感。

加强品牌建设与管理,制定统一的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品牌定位、形象和核心价值。注重品牌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社交媒体、旅游展会、影视作品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品牌的质量管理,确保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维护品牌形象。

4.3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市场空间

整合营销资源,整合群众文化和旅游的营销资源,形成统一的宣传推广体系。将文化活动、旅游景点、旅游线路等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提高营销效果。例如,共同制作宣传资料、举办推介会、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吸引游客关注。

利用新媒体营销,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文化旅游信息、图片、视频等内容,吸引粉丝关注和互动。开展直播带货、线上旅游推广等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销量。

开展合作营销,加强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营销活动。通过联合推广、客源互送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五、结论

群众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协同发展,无疑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这种协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还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活力。然而,目前二者融合仍存在融合程度不深、政策机制不完善、营销推广不足等问题。为突破困境,需从完善政策法规、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入手,强化各环节的整体联动,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未来,随着大众文旅需求的不断变化,只有持续探索创新、优化发展模式,才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曹青青,万么项杰.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 农村实用技术,2023(6):33-34.

[2] 任士坤. 探究群众文化与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J]. 文存阅刊,2024(18):7-9.

[3] 董嫚. 河南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及协同策略研究[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