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
张芳芳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小学 257200
【摘要】新课标中有明确指出,要将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及思维方式。处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自然也就亟待革新,而本文则是就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展开了实践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引言
数学这一课程相较于其它课程而言,更加侧重学生思维层面的训练,学生也只有具备较为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大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创新数学教学,还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深度探究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助力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可是,小学生因为年龄尚小,思维能力大多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数学思考能力较弱,而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笔者则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关注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1]。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小学生就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体会、感知,在强化学生抽象数学知识认知的过程中,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活跃性,从而真正助力于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升。数学本就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小学生若能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思考,其整个数学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得以提升,还能在建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有效促使学生生活情境体验中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高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以“周长的认识”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联系学生生活创设如下情境:“在一节体育课上,小红与小华同学在操场上赛跑,小红同学沿着内圈跑,小华同学则沿着外圈跑,这样的比赛是公平的的吗?”借由这一生活化情境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欲,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引出新课,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自身数学思考能力,从而真正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二、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要想真正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考意识,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数学思考的重要性。为此,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在培养时,教师还需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在课堂上聚焦数学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巧妙设计问题,巧借问题来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此后再为学生预留思考空间,这样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不仅能够得以培养,还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2]。以“位置”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为了能够有效唤醒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即可为学生精心设计如下问题:“同学们,在班级之中你们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们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的位置吗?”这样不仅能利用问题引出新课,还能巧借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此来真正落实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目标。
三、重视操作体验,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这一课程本就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及系统性,教师在教学期间若只是采用机械化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学生不仅无法形成深刻认知,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层次发展,最终学生数学知识理解也会浮于表面,进而影响学生后续数学学习。为此,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在培养时,教师自然要改变以往灌输式讲解的方式,真正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操作体验的机会,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亲历数学思考过程,从而真正落实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目标。以“圆”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即可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一张圆形的纸片,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讲解步骤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然后再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动手操作后的图形,并且要求他们打开图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两条折痕相交于一点”。此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教师还可以继续组织学生随意对折图形,并且要求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图形相互重合,这样学生就能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意识到不管怎样对折,所有的折痕都需要经过这一点,此时教师即可为学生引入“圆心”这一概念,最后再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试着猜想验证一下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在动手操作中对圆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从而切实突破学生理解困境,有效促使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得以培养。
四、设计趣味游戏,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即可发现,其涉及到了不少的公式、概念等复杂知识点,而小学生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这促使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认为其枯燥、乏味,课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3]。为此,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还需针对小学生思维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利用游戏活动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在游戏活动中产生数学思考欲望及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目标。以“可能性”为例,教师若直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自然只能生硬接受、缺少思考空间,此时教师若能针对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喜好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摸牌游戏”,游戏之前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扑克牌,然后一名学生翻牌、另一名学生猜测牌是什么,并且做好摸牌记录,此后再发挥出教师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在游戏体验中发展自身数学思考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五、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要想得以培养,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开展变式训练,即在课堂上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素材,然后再基于此来引导学生自主比较、加工,这样就能有效推动学生认知技能的同化及顺应。在此期间,“变”的目标就是为了“不变”,学生只有经历了“变”才能真正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起来,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助力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以“小强同学一共有12朵小红花,小华同学比小强同学要少2朵,小华同学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这一习题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为学生设计变式训练,如“小强同学一共有12朵小红花,比小华同学要多2朵,请问小华同学究竟有多少朵?”……这样学生就能在变式训练中学会不同角度思考、探究,在锻炼学生解题思维的同时,真正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4]。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学习不管是任何阶段,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都十分重要,也是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关键。为此,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革新以往局限于数学理论知识灌输的单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巧解问题、开展动手实践、变式训练等多种方式来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的机会,在增进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落实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亚琼.以智慧启迪思考以能动催发思考——试论数学课堂上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3,(02):88-90.
[2]张红娟.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深度思考能力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23,(02):7-9.
[3]钟贵森.把握教学关键事件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2,(49):111-115.
[4]张友珍.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