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刘敏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教师发展中心

【 内容提要】小学英语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主动积极性,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培育出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优良品质的健美少年。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重听、写,弱口语的问题较为普遍,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较薄弱,对外国文化了解甚少,导致理解文本内涵肤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提高。改革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融入核心素质的培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利于其体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具备学习与辨识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为之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数次磨课的经验和体会,谈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发挥语言双向纽带,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层面对发挥语言双向纽带,提高语言能力进行阐述。

1. 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场景,也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场景之下口语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

2. 利用小学生和初中生模仿能力强的特质,让他们多听课文音频和优秀的英文原声电影,模仿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录音,让其对比音源不断纠正发音。

3. 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帮助其建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最终消除胆怯情绪,扫除口语障碍,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敢读敢讲,迅速提升口语水平。

4. 平时开展朗读、背诵、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进行英语绕口令、讲英语故事、表演英语小品、朗诵英文小诗、演英语儿童剧、看英语动画、创编 chant 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文化熏陶融入教学,培养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的知识素养、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必要条件,了解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着手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呢?

1. 于细微处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如国外的聊天习惯——谈论天气而不谈论年级或吃饭与否。

2. 对比国内外节假日学习他国优秀文化。由于贴近生活,学生对这个话题有很浓厚的兴趣,比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对此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背景知识。

3. 深刻感悟文本,认知文本内涵。中外文化有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对于优秀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传承。例如:五年级( 上)M5U1 There are onlynineteen crayons. 中有这样一个句型 :There are only nineteen crayons,but there aretwenty children.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谦让、帮助、给予,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对学生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三、多角度拓展文本,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应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表现的水平和特点。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两只老虎》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句型“ Do you like…?”及回答“Yes,I do.” “No,I don’t.”伴着乐曲节奏,运用进去;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合作展示。

四、鼓励学生思考钻研,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善学、会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1. 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四自”习惯,“自读、自悟、自练、自结”,让学生在预习时勾画不理解的知识点,初步感性认识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创设更加丰富、具体的情境,感悟文本内容,寻找问题,反复练习,反省总结,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2. 课中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是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

(1) 设疑激趣,激起参与热情。设疑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注重在新句型的 引导、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疑。

(2) 提出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在教学新授内容前,教师可以根据情境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识结构,设置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并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3) 拓宽渠道,采用多种方法。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比较学习法、质疑学习法、理解记忆法、自然拼读法等。

3. 课后加强巩固练习。通过开展朗读小组竞赛、情景对话、书写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形成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其多元、高效的课堂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又能带给学生轻松愉悦的享受,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