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资源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研究
刘佳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455000
摘要:高考英语推出读后续写题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推动续写任务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其促学作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陈康,2019)
如何将读后续写任务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让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描述对同一语篇的三次教学设计修改的过程,分析与探讨有效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材资源;读后续写;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研究
一.引言
读后续写是新高考英语中出现的新题型,题型难度大,分值高,且很少有相关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无论对于学生做题,还是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读后续写题型概述
读后续写题型概述读后续写题型指的是提供一段350个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 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 结构完整的短文(150个词左右)(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在读后续写中,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对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运用准确而丰富语言的能力、对语篇结构的把控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基于教材资源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研究
本节读后续写课例的文本内容《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 Writing Workshop A True Story》是高一英语课本中的一节写作课程,教材主要讲述在公路越野赛中,Esteban的自行车爆胎了,Navarro拒绝利用Esteban的麻烦,跟在他后面。赛后Esteban想把奖牌和Navarro分享,但被拒绝了。
基于“conflict-resolution”的第一稿设计
1. 文本解读侧重点 高考读后续写题型的文本体裁都是记叙 文,而记叙文中故事情节发展主要靠冲突来推动,思路主要遵循“conflict resolution”的模式。笔者参照这个思路进行了第一次设计。
2. 导入理论,厘清脉络 导入“conflict-resolution”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并根据文章的首尾两段提取出本文的“conflict”及“resolution”,厘清文章主要脉络,由此完成续写。
首 先,教 师 以 问 题“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帮助学生提炼文本主题,把 握故事情节。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 据所提供的首句Para.1.After a short break, Navarro was about to leave when he saw Esteban moving slowly with his bike on his shoulders.
Para.2.After supper, Navarro and Esteban were sitting on the sofa, turning on the TV.对后两段文字进行设问,列出续写的大体框架。最后,学生进行课上写作。
3. 课后反思
由于教师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第一稿的教学设计并没有正确把握该语篇的特征,直接从“conflict-resolution”的角度切入,而没考虑语篇是否可以从这一角度去解读,以及从该角度解读 对于续写是否有必要。读后续写的文章大多以记叙文为主,故事分为开端 (beginning)、发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结尾(ending)四个部分。续写的两段文字大多为高潮与结尾,即故事的矛盾点与最后的解决。但是此篇文章在题干段落中已经给出了故事的高潮, 因此,续写者无需对该部分进行赘述。可见,由于语篇解读上的偏差,第一稿教学设计存在以下两点问题:(1)教学设计脱离语篇,导致教学环节设计错误,影响了后续教学实施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2)教师在课堂伊始就让学生从“conflict-resolution”高度去理解文章,有一种“一步登天”的感觉。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这样的教学步骤缺乏必要的支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语篇,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在教学中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不能为教而教。
以情感变化为主线的第二稿设计
1.文本需要解读。经过多视角解的文本才能使阅读教学甚至是整个英语教学更有效。文本解读可以从五个不同的视角入手:语言知识、体裁分析、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和文化意识(庄志琳,2011)。多次研读文本之后,笔者决定从体裁分析入手解读文本。通过分析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来梳理文本脉络;通过寻找描写主人公动作及其内心情感的信息,对情节作出合理推测,并为之后的续写积累语言。
2.关注情感,解读文本,开拓思路解读文本前,教师向学生展示公路越野赛的视频,简单讨论后直接导入主题,为后续的教学作情感铺垫,同时导入目标词汇,为后续阅读扫清障碍。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厘清文本体裁并激活学生在“故事基本要素”这一方面的已有知识,训练学生通过“略读”获得相关信息。 学生略读文本,关注 Esteban 与Navarro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接着教师让学生细读文本,以What qualities or characteristics can we see from different characters? How did Navarro change his attitude?为轴线,分析此事件前后 Navarro 的行为以及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厘清故事情节发展,让学生能够有逻辑地构思续写部分的主要内容,使合理的续写成为可能。学生细读续写部分的两段首句,对两段内容进行提问,列出写作提纲。学生再读文章,在文本中找出用于描写人物情感与动作的表达模仿语言并用于自己的写作,当堂完成第一段的续写。教师展示学生习作,从文本框架逻辑以及描述动作、情感的语言方面对习作进行分析,促使学生理解读后续写的写作要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这篇续写解决了哪些问题,为今后的续写开拓思路。
3. 课后反思
教师只有通过教授语言知识,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才能帮助学生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语言运用的目的。教师在处理语言知识时,应该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和框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庄志琳,2011)。基于第一稿教学设计,教师通过第二稿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于情感与动作描述的句子。同时,教师通过问学生“How many questions does the writing answer? What are they?”,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当场分析。最后教师呈现范文,通过提问对范文进行分析,对比原文与范文中所使用的语言结构,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积极反馈。该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续 写的内容进行评价,如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情节是否完整、描写是否生动等。总之,第二稿设计让学生有了写作的行文框架,学生在续写部分的写作比较顺利。整堂课主线清晰,总体达到预期的效果。
侧重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第三稿设计
1提升学生读后续写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执教的对象为高三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在对学情进行分析之后,笔者把整堂课的教学侧重点放在读后续写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老师带领学生从表达风格,语言结构,描写方式赏析原文语言。让学生模仿并试图超越。在读后续写部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随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他们独立思考之后写出来的句子自然也有差异。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互评,师生互评,学生们充分体验了学习过程,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2.课后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笔者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对学生“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培养的要求融入课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教师又通过有据可循的批改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了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康 . 2019. 高考英语启用读后续写题型的效果验证研究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 (11): 1—6
【2】葛炳芳 . 2016. 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英语考试改革:传承、理解与适应 [J]. 英语教师 , (02): 6—9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教学规划课题《基于教材资源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课例研究》(2024YB094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