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构建

作者

周千翔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一直以来,电力工程的整体施工条件复杂性及烦琐性都相对较高,较容易诱发工程监督问题、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风险,威胁工程综合质量与效益。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聚焦电力工程管理,着重探究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防控体系的建构要点,精准识别工程管理风险,促进工程任务高质量、高效益开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风险;风险评估;风险防控

前言:在现代社会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工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整体的建设质量及运行状态会直接关联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发展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控力度,便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实践中,工程人员需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控体系,能够对评估及防控环节的工作重点加以精准确定,把握风险评估、识别、防控的合理举措,切实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准,促进工程顺利开展。

1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构策略

1.1划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过程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以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为主要线索,划分安全管理工作,以此建构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同时,需精准分析各类风险的基本特征,对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加以防控。综合来看,在风险评估工作中,管理人员可参考如下流程。为切实提高风险评估及防控效果,管理人员须着重关注电力系统各阶段的施工任务,精准且全面地识别潜在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1.2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所建立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应以整个工程项目为基础。工程人员需精准识别并分类项目各阶段的风险类别,有效整合各类风险评估指标,以打造完善评估体系。电力工程的规模较大且复杂程度较高,往往会形成较长的施工工期。为此,在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时,管理人员可架构多层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概率为参考指标,分析各类施工风险安全风险的产生可能性[1]。在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完成后,管理人员还需通过专业的评估技术方法对各指标权重加以确定,确保其数值范围合理可行。考虑到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较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产生评估失准问题,管理人员还需在此基础上尝试结合其他客观评估手段,切实提高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精准识别电力工程中的安全风险,对其加以针对性防控处理,确保工程任务顺利开展。

2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策略

2.1预控安全管理细则

正式开展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之前,管理人员需根据电力工程实际情况编写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细则与安全管理方案,并在实际防控工作中严格按照其中规定要求展开操作,切实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及全面性。此外,电力工程企业需对该项工作形成重点关注,能够辅助管理人员共同创建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数据资料,于安全管理细则中详细体现设计图纸管理要点及监理规划管理要点,在明确监理细则重难点的基础上,巩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础。

2.2建立事故树结构

在电力工程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中,因客观因素影响较容易产生薄弱环节,为有效处理薄弱环节可能会诱发的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可尝试采取事故树分析法,以建立事故树结构的方式加强风险管控,降低安全隐患系数。管理人员需严格贯彻实际性原则,能够根据电力工程实际情况,于结构中纳入风险源事件。若工程中存在一些产生概率较高的安全事件,应重点关注并提前设计预控方案,以便于在问题发生时及时解决,提高预控效果,加大管控力度。

2.3预控施工过程风险

安全监理风险是电力工程中较容易产生的一类风险事故。为实现该类事故的有效管控,管理人员可尝试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及管理工具,着重跟踪检查工程中的质量问题高发区域。建构风险防控体系时,针对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人员需将侧重点集中在材料管理、设备管理两方面,确保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质量达标。若发现工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需立即建立书面报告,并与相关责任人沟通,配合其进行解决[2]。若风险系数相对偏高且难以控制,管理人员也需及时联系其他上级部门,共同建立预控防范举措,尽量降低其可能会诱发的工程影响。

2.4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管理人员需建立完善安全预控检查机制,并能够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严格落实。一方面,在正式开展电力工程前,管理人员需详细检查施工单位的资质资料,严格按照机制要求逐一落实审查,若发现存在不达标单位,严禁其入场;另一方面,管理人员需加大巡视力度,展开专项抽查、安全检查,以切实提高现场人员谨慎态度。针对于电力工程中较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的部位应重点标记,并重点检查。在此基础上,排查现场安全问题及隐患并生成检查记录,将其存入档案库,为后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建构提供适当参考。

其次,管理人员须建立并落实总监负责制度,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的作用,建立动态化总监数据库。在筛选监理总监时,企业方面需着重审查备选人才的能力及素质,遵循择优选取准则,基于电力工程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内容,建立配套责任制度充分体现总监的监理作用,确保工程任务顺利开展[3]。

2.5预控进场材料设备

电力工程中的材料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需着重关注进场材料这一因素,能够仔细核对其品种规格型号等关键指标,避免现场内流入不达施工要求及质量标准的材料,影响工程质量及工程安全性。管理人员需认真审查工程设计文件。若工程业主对于工程材料有特定的品牌要求,管理人员也需提前与之沟通,以便于提高安全管理精准性。施工期间,需不定期展开物料的见证取样操作,并提高预控力度,确保该项工作精准可靠。针对于生成的检测结果,工程人员须及时归档。若材料检测结果不达标准,还需重新复测。在电力工程的水电施工环节,管理人员可在各材料分批到货后逐一检查其质量,并进行批次核对,以动态控制举措严控安全风险。

除材料质量外,机械设备方面的风险预控也至关重要。当前,电力工程领域的科技手段逐渐丰富。管理人员可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工程设备管理,精准识别其中的安全风险与工序风险,设定可行安全预控措施,以机械设备预控保障作业安全,确保电力工程任务高质量推进,提高工程整体效率。

2.6预控工程监理风险

电力工程中,业主是不容忽视的一大主体,极易诱发监理风险。因此在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期间,管理人员需着重关注业主群体,加大监理风险预控力度。在合同签订阶段,管理人员需要组织部门团队综合分析工程项目,及时判断其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类风险,明确签订合同内容,避免存在模糊条例或不利因素。工程任务开展期间,管理人员需维护好与业主间的关系,既要尊重业主的主体地位,也要主动维护业主权益。在双向有效沟通中建构稳定合作关系,获取对方的理解信任。此外,在合同管理工作中,若管理人员察觉业主存在违反合同行为,需及时制止,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处理并增加管理变更内容,提高安全风险防控力度及防控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中,建构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控体系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可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提高安全系数。具体实践中,工程人员需建构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防控体系。在评估期间,能够优化安全管理过程,明确风险评估指标并精准识别工程风险;在防控期间,能够预控安全管理细则、施工过程风险、材料设备风险以及监理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事故树结构及管理机制,以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准,促进工程任务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杨珊.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3,(25):66-69.

[2]杨飞,董永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