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延时社团的教学实践研究
许淼
苏州工业园区至和实验 江苏省苏州市 215121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旨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关部门对学生在校时长进行了严格控制,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步入“双减”新时期。然而,“双减”政策的执行亦引发了新的挑战,学生早放学后的妥善安置问题令家长们苦不堪言。2021年,相关部门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托管问题,推出了系列政策,弥补了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差的问题。尽管如此,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延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依旧遇到了不少难题,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小学数学延时社团活动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延时社团;教学实践;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它不仅源自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为提升生活质量提供助力。陈旧的知识传授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亦步亦趋的教学节奏难以契合时代的快速进步。鉴于此,在当代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实操性教学策略融入课堂实践,进而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数学延时社团的教育意义
1.1数学延时社团轻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实现大众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毅力和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学生应深刻理解数学的特性及其应用价值,并养成质疑和实事求是的品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应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学习到有意义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既包括明显的数学知识,如关键的数学事实、基础概念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也包括隐性的数学知识,即那些反映数学元认知和智能价值的思维能力。数学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以促进他们健康人格和优秀数学学习品质的形成。这些活动不受传统45分钟课堂时间的限制,也不局限于教室空间,形式多样,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主导者,而教师则扮演辅导和协助的角色。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现并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1.2社团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大众数学教育
优质的教育环境不应如同工厂一般,将充满活力的“学生”转变为失去活力的“产品”,成为只会解题的“机械师”。社团文化活动是普及数学教育的关键部分,其形式的丰富性和适应性既满足了社团成员的共同需求,也考虑到了成员的个别差异,有助于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推进。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进度的快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来设定的。社团成员能够完全依照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来选择活动内容、进度和方法。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就感和成功。活动以自愿参与的社团成员为主体,不受年级、班级等限制,促进了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这样的活动形式多样化,拓展了数学教育的空间。学生的思维不是知识的储存器,而是智慧的火花。每个学生的火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家长和同学都有责任去点燃这些火花。在数学社团活动中,我通过讲述数学故事、数学史,以及趣味性的思维训练工具或题目,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快乐。
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2.1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的数学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后兴趣小组活动中,将数学原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运用技能。譬如,在引导学生们理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利用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分配点心或班级活动所需物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物品来感悟分数的实际含义。参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点,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具体物品的操作,能更有效地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使用的策略,来评价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深度,并相应地优化教学手段。例如,有研究指出,当小学生面临购物场景中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对货币单位和基础运算的理解会更加透彻。由此可见,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2.2模拟情景
尽管小学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直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巧妙地运用模拟现实情景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得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吸收知识,以此增强实际操作的成效。例如,在教授“小数概念”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系列纸币,包括1角、5角、1元和10元等。接着,利用教室里的粉笔和笔记本创造一个模拟的购物环境,确保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含有小数。通过这样的模拟购物活动,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深化对小数的理解,快速融入新课程的学习,并且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定能轻松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2.3利用游戏化学习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后兴趣小组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对数学的热情。通过把数学知识与趣味盎然的游戏结合起来,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进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驱动力。譬如,在“数学寻宝大冒险”这一游戏中,孩子们需解开数学谜题以获取线索,进而追寻“宝藏”的踪迹。此类游戏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解答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技巧,同时也在协作中促进了同学间的互动和沟通。
2.4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与脑筋联动,手动活动常常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致力于将学生的手动操作与数学知识的吸收融为一体,以期达到效率倍增的教学成效。举例来说,在涉及“梯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裁剪出各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而指导学生尝试将这些图形拼接成梯形,并基于拼接出的梯形形态推导出其面积公式。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们不仅能够自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还能直观地感受到梯形面积与其它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5实践作业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实施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时,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要精心设计课后的实践性作业。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向家人分享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并说明这些知识如何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向家人阐述学习成果的做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思维活力,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另外,可以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记录下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学习心得,这样的数学日记能够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品质与效能。
3.结束语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而社团活动的延时服务则为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多姿多彩的延时社团活动不仅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深入挖掘了孩子们的内在潜能,有效促进了他们整体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之腾. 用"心"续航责任上海落细落好落实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J]. 上海教育, 2023(9):52-53.
[2]朱云峰.尊重可以创造美好:兼谈中小学“减负”[J].明日,2022(40):266.
[3]袁春艳.浅谈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中下),2021(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