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

马卫军

河北省肃宁县第一中学 062350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与路径,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探索构建多元培养途径,优化实践策略。高中数学教学需突破传统局限,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科融合,注重实践应用。针对基本立体图形与随机抽样等典型内容,提出项目式学习、情境创设、实践探究等具体教学策略,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家校协同。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透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其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空间。这种单向灌输方式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制约了核心素养培养。其二,应试教育影响深远,众多学校与教师仍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过分关注解题技巧与应试能力,而忽视数学思维培养与实践应用能力提升。

其三,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部分地区缺乏先进教学设备与优质师资,难以创设良好素养培养环境。其四,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不深,缺乏相应教学能力与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发展。其五,课程设置与教材编排存在局限性,过于注重知识点覆盖,内容割裂现象严重,缺乏学科融合与实际应用场景。其六,教师评价机制单一,主要通过试卷测验评判学习效果,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最终,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对核心素养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二、构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多元途径

构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多元途径需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现代数学教育应突破传统模式限制,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成长规律。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关键环节,包括探究式学习、项目驱动教学、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方法应用,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课程体系优化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打破知识孤立状态,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突出核心概念与基本方法。跨学科融合也十分重要,将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引入人文社科元素,拓展数学文化内涵。实践应用应受到重视,精心设计贴近现实生活问题,组织建模活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新趋势,包括数学软件、网络资源、虚拟仿真等现代教学工具运用,创设直观生动学习环境。多样化数学活动如竞赛、讲座、小组探究等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批判性思维培养需贯穿全程,引导学生质疑权威、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形成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

人教A版必修二第八章《基本立体图形》教学实践中,多元途径构建具体体现于几何空间思维培养全过程。教师应该设计立体几何模型制作项目,让学生亲手制作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立体模型,通过实物操作感知空间关系。借助几何画板等软件,引导学生观察三维空间各种截面变化,直观理解平面与平面、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组织建筑中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搜集分析著名建筑中立体几何应用案例,如金字塔结构特点、球形建筑设计原理等。课堂中采用问题串教学策略,例如从一根木棒能否同时穿过三个互相垂直纸箱中心问题引入,逐步探讨异面直线判断、距离计算等核心问题。立体几何证明教学中,采用多角度思考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解决同一空间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结合3D打印技术,让学生设计创新几何体,计算体积、表面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策略

优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策略应从多角度系统构建科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需通过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与教学能力;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鼓励行动探究,不断突破教学瓶颈。评价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关注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精神;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方式,全面客观反映发展状况。资源配置优化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缩小区域差距;同时开发特色教材与辅助资源,为素养培养提供支撑。家校协同机制建立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素养理念,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学习环境营造应注重积极氛围创设,鼓励质疑探究,包容失败错误,激发创新精神。个性化指导策略需根据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帮助,实现因材施教。社会资源整合可联合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丰富教育内容。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打破学科壁垒,展现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综合思维。

人教A版必修二第九章《随机抽样》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得到充分体现。课堂开始设计校园民意调查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有限样本了解全校学生对某项政策看法,自然引入抽样概念与必要性。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抽样方法优缺点,如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通过比较分析培养统计思维。实践环节设计校园实地调查项目,各组负责不同抽样方法,收集同一问题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差异,体验科学抽样重要性。引入技术支持,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表,计算置信区间,培养数据分析能力。评价环节采用多元方式,包括抽样方案设计报告、数据分析质量、结论合理性等多维度考察。课堂延伸可讨论现实生活中抽样应用案例,如市场调研、质量检验、选举民调等,增强社会应用意识。学生还能尝试设计改进抽样方案,提出创新想法,培养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通过此类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随机抽样知识,更形成统计观念,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与科学素养,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结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深入分析现实困境,构建多元途径,优化实践策略。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家校合作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未来高中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突破传统限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涛.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生成机制与培养路径[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3):97-99.

[2]谢辉阳.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高中数理化,2023,(S1):57-58.

[3]李晋博.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分析[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一).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校;,2023:5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