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OBE 教育理念下的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作者

顾丛 刘超 马福

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 宁夏吴忠 751300

一、明确教学目标,预设学习成果

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是 OBE 教育理念指导下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步骤,具体需要把握以下两点内容。一是需要围绕学生课程结束后所应达成的知识理解深度、技能操作水平以及职业价值观等三方面能力进行,确保目标兼具可量化、可评价的特性,以此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并有效对接其职业发展需求。[1]二是需要结合医疗行业发展动态与临床岗位实际需求等,以此确保人才培养与医疗环境相适应。以“体温的评估与护理”教学为例,教师课前需要系统把握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与临床情境,进而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体温的分类、正常成年人的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的正常值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体温随昼夜、性别、活动、饮食等发生变化的规律。在掌握熟练测量体温操作的基础上,能根据病人的体温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由此体现其所具备的护理价值。此外还需预设学生学习成果:学生能够独立且规范地完成相关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做到保护患者隐私、践行职业素养。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1)理论奠基。教师通过多媒体与生活实际体验讲解体温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相关知识框架。(2)视频引导。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标准化操作视频,分解体温的评估与护理发的流程步骤与操作规范,引导学生强化相关流程认知。(3)模拟实训。教师需在模拟病房中为学生示范关键操作要领,然后安排学生分组练习,并对其进行实时纠错,最终通过重复训练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度与精确度。各个教学环节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操作规范性评分等阶段性技能考核持续追踪学生学习成果,以此确保教学取得实效。

二、简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

简化教学内容旨在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具备充足的职业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聚焦护理实践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而将陈旧内容与非核心信息等去除在外。完善课程结构则要求教师重组知识框架,使其在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可以临床任务为驱动,组织学生完成情境化教学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从而取得预设的学习成果。[2]以“血压的观察与护理”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删减血压计品牌比较等非核心内容,同时注重转化刻板的理论阐述并简化复杂的医学术语等,以此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在课程结构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护理工作需求,重新调整内容顺序:(1)血压测量法。标准化血压测量可为后续观察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教师需以“血压测量法”内容为起点,通过提供标准化操作视频及演示,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血压测量技术。(2)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教师可以尝试结合案例分析与实测数据比对等方法,为学生阐释血压正常范围与生理性波动的机制,并揭示个体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或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3)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在学生掌握血压测量技能并具备血压正常值认知后,教师即可开展异常血压护理教学,组织学生在模拟病房中进行实操,以此培养学生识别异常体征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成效

创新教学方法是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方面,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以及问题导向教学(PBL)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则使其成为可能。此类创新方法不但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还可以通过构建临床真实情境,促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有效整合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深化其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水平与掌握程度。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也进一步拓展了教学边界,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应用可为学生提供维度多元、交互性强的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改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效。以“静脉输液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依托高仿真模拟情景展开教学:(1)构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引入酸中毒患者典型案例,通过高度还原患者的生活场景与症状特征,如呼吸节律改变等,引导学生以责任护士的身份开展实时护理操作。该教学模式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患者的生理痛苦与心理需求,同时有效锻炼其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护理水平。(2)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进行线上预习;线下授课则围绕案例进行深度解析与操作实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症状,发病机制、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评价标准等,并通过协作探究促进其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3)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进行实训。教师可以虚拟仿真系统为依托,组织学生反复练习静脉穿刺、关节舒缓以及药物敷贴等关键操作,以此提升其操作技能的熟练度与精确度。(4)开展“临床路径设计”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临床路径规划”任务,要求学生基于特定病例独立完成涵盖患者病情评估、护理措施设计以及健康宣教的全流程护理计划,以此锻炼提升其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临床决策能力。

四、健全教学评价,建立反馈机制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与科学的反馈机制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教学评价须从以往的聚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转变为对学生专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发展以及未来执业适应力等的综合考察。为此,教师需要全力构建兼顾学生当前学习成效与长期发展潜能的动态立体化评价体系。同时还需构建科学的反馈机制,在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持续完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教学成效。以“口服给药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OBE 教育理念重新设计考评方案:(1)在理论知识掌握层面,教师可以引入癫痫患者的典型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病理特征、识别其发作症状,并阐述相关的给药护理原则,以此检验学生能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病况评估与护理方案制定。(2)在操作技能评价层面,教师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要求学生即刻完成针对模拟癫痫发作病人的全套护理流程,包括安全防护、体征检测、药物准备与给予,以及紧急处置等。该项考核需要同时关注学生操作步骤的规范性、反应的及时性、个人临床决策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3)在职业素养评估层面,教师可以模拟医疗场景中的医护互动环节,要求学生为模拟病人或其家属解释病情进展、实施心理疏导等,并于必要时妥善处理突发状况,以此考察其是否具备快速决策力、高效交流水平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等。此外,评估完成后,教师还需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学生的综合表现,并为其指出当前“短板”所在。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开展同伴互评等,以此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个人发展方向。

五、结语

OBE 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该理念指导下的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但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且对改善课程教学成效,推动中职护理教育改革大有裨益。为此,教师应用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这四个“抓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改策略。

参考文献:

[1]马艳,蒋琼,张宜华 . 基于 OBE 的参与式教学法对中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以“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1,7(24):98-101.

[2]黄琼,陈红宇,谭小山 .OBE 理念指导下“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与探索[J]. 科技风,2024(1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