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对华报道中命名实体使用特征研究
冯晓莹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1. 引言
在现代社会,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核心渠道,更在塑造公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尤其是对其他国家的看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韩国作为东北亚的重要国家,与中国地理相近、联系紧密,其主流媒体如何报道中国这一重要行为体,不仅体现了媒体自身的立场与关注点,也间接折射出韩国社会对中国的深层认知和国际视野。
现有针对韩国媒体国际报道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既往研究涉及了韩媒对华的报道主题 ( 陈靖希 , 2024),以及如何呈现国家形象 ( 齐晓峰, 2017)。同时,韩国本土研究也广泛关注了诸如朝核问题( 이붕우,2017)、社会热点 ( 고은경 등 , 2022) 及舆论政策 ( 정소영 , 2022) 等议题在韩媒中的报道。
本文以韩国三大报纸之一的《中央日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报对中国的报道来构建语料库。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基于高频词视角,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央日报》在对华报道中使用命名实体呈现出何种语言特征,并通过这些特征揭示韩媒对中国的关注焦点与倾向。本研究旨在填补现有研究在新闻语言学实证分析方面的空白,为新闻传播研究、国际关系分析以及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语言学证据和启示。
2. 研究材料
本研究在对《中央日报》对华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2000 个词语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后,最终共识别出 385 个命名实体,其总频次达到357,149 次。根据韩国国立国语院发布的《2021 年命名实体分析及实体连接语料研究报告》与《2022 年命名实体词典》中的分类体系,命名实体被划分为12 个类别,具体如下:
地名类命名实体数量最多,共 109 个,总频次高达 190,690 次,如일본、미국、중국、한국。
日期类命名实体共91 个,总频次为65,140 次,如2025 년、20 일、올해、다음달。
文明类命名实体有63 个,总频次为37,998 次,如대통령、경찰。
组织类命名实体共35 个,总频次为21,778 次,如공산당、BCT。
人名类命名实体为 29 个,总频次 14,671 次,如시진핑、트럼프、바이든。
此外,还包括若干较小类目:
数量类:30 个,总频次10,400 次(하나、1 만、1 억);
其他命名实体:13 个,总频次6,991 次(AI、반도체);
人工制品类:8 个,总频次4,895 次(미사일、천안문);
时间类:4 个,总频次3,506 次(밤、오전);
理论类:1 个,总频次529 次(사회주의);
事件类:1 个,总频次298 次(6 자회담);
动物类:1 个,总频次253 次(유니콘)。
3. 结果与讨论
根据表1 的数据,《中央日报》对华报道中命名实体语节中,地名、日期、文明、组织、人名五类命名实体语节的出现频次最高,本章将对这五类命名实体进信息分析。
3.1 地名类命名实体:聚焦区域动态
数据显示,中国报道中高频地名主要包括具体城市及区域名称。例如,“홍콩( 香港)”常与“시위( 示威)、경찰( 警察)、언론( 言论)”等词汇共现,这反映了韩媒对香港社会运动及相关治理问题的持续关注。而“상하이( 上海)”则多与“경제( 经济)、기업( 企业)、봉쇄( 封锁)”等词汇相关联,显示出韩媒对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商业环境以及疫情期间封锁政策的重点报道。除了具体城市,更广阔的区域名称如“동북아( 东北亚)”和“동아시아( 东亚)”也频繁出现,并常与“협력( 合作)、평화( 和平)、공동체( 共同体)”等词汇搭配。
3.2 日期类命名实体:关注年度经济与社会事件
数据显示,《中央日报》对华报道中出现最多的日期语节中,具体年份“2021 년”和“2020 년”的出现频次最高。对这些高频年份的共现词分析发现:“2021 년”常与“위안 ( 人民币 )、증가 ( 增长 )、매출( 销售额)、시장( 市场)”等词一同出现;“2020 년”则常与“위안( 人民币)、코로나( 新冠病毒)、시장( 市场)、증가( 增长)、규모( 规模)、매출( 销售额)”等词一同出现。
3.3 文明类命名实体:聚焦权力结构与社会群体
数据显示,《中央日报》对华报道中出现最多的文明语节中,“주석( 主席)”常与“중국( 中国)、중앙( 中央)、시진핑( 习近平)、후진타오( 胡锦涛)、장쩌민( 江泽民)”等中国最高层领导人姓名一同出现;“대통령( 总统)”常与“중국( 中国)、미국( 美国)、주석( 主席)、푸틴( 普京)、오바마( 奥巴马)、러시아( 俄罗斯)、방문( 访问)、북한( 朝鲜)、바이든( 拜登)”等词汇共现。
3.4 组织类命名实体:关注政治机构与重要实体
数据显示,《中央日报》对华报道中出现最多的组织名语节中,“공산당( 共产党)”常与“중앙( 中央)、대회( 大会)、위원회( 委员会)”等词共现;“BCT”与“사업 ( 事业 )、제공 ( 提供 )、본부 ( 本部 )”等词共现;“차이나랩(China Lab)”与“연구원( 研究员)、출처( 出处)、객원( 客座)”等词共现;“국민당( 国民党)”与“대만( 台湾)、선거( 选举 )、후보 ( 候选人 )、집권 ( 执政 )”等词共现;“인민해방군 ( 人民解放军)”与“훈련( 训练)、대만( 台湾)、전구( 战区)”等词共现。
3.5 人名类命名实体:聚焦最高领导人及其活动
数据显示,《中央日报》对华报道中出现最多的人名语节主要集中于中国的最高层领导人,如“시진핑 ( 习近平 )”和“후진타오 ( 胡锦涛)”。他们常与“방문( 访问)、협력경제( 合作经济)、발전( 发展)”等词汇共现。这种高度集中的人名语节使用特征,尤其是以国家最高领导人为核心的呈现方式,反映出韩媒在报道中国相关新闻时,在人名使用上更为审慎,倾向于聚焦于官方核心人物。
4. 结论
本研究基于《中央日报》对华报道的高频命名实体语节分析,揭示了韩媒在报道中国时的语言特征与关注焦点。命名实体主要集中于地点、日期、文明、组织名和人名五类,体现出对中国地缘政治角色、高层领导人、政治体制及关键机构的密切关注,尤其通过领导人视角展现对中国发展的理解。研究运用语料库方法,为新闻传播与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扩大语料库范围,纳入更多韩国主流媒体的报道,进行跨媒体比较分析;也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命名实体类型在不同报道主题或框架下的具体表征,从而更全面地理解韩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靖希 . 框架选择与话语生产:中韩建交以来《中央日报》涉台报道研究 [D]. 上海外国语大学 , 2024.
2. 齐晓峰, 安仁焕. 从韩国媒体视角看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J].当代韩国 , 2017, 03: 68-78.
3. 고은경 , 심재웅. 반려동물에 관한 신문 보도의 시기별 변화 특성에 관한 내용분석 연구 : 2004~2018 기간 중 조선일보 , 중앙일보, 경향신문 보도 분석[J]. 정치커뮤니케이션 연구, 2022,65: 103-147.
4. 이붕우 , 이상은, 양종훈. 국방일보의 주요뉴스 보도에 관한 연구 - 북한 4 차 핵실험에 대한 국방일보와 중앙일보의 뉴스 비교를 중심으로 -[J]. AURA , 2017, 39: 28-37.
5. 정소영 , 김희교. 중국 관련 보도의 어휘 사용과 반중 감정- < 중앙일보> 와 < 한겨레> 의 사드 배치 보도를 중심으로[J]. 한중언어문화연구 , 2022, 65: 351-378.
作者简介:
姓名:冯晓莹,出生年月:1999.1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台山市,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韩国语教育、汉韩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