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刁洪文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 2300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一些教师的体育专业素养不够扎实,教学内容单一、方式单调,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部分教师缺乏育人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缺乏整体把握;体育教研活动不够深入,课程建设有待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亟需开发,故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已成为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核心素养导向
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从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转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以小学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在传授足球技战术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拼搏进取等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足球训练中设置分组对抗、多人传切配合等环节,引导学生体验团队的力量,感悟协作的重要性,在比赛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全力以赴、勇敢拼搏,帮助他们树立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协作,挖掘体育学科的综合育人价值,比如结合数学知识设计足球场地的测量与标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提升专业技能,适应多元教学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体育活动有着多样化的需求 [1]。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素养,以适应日益多元的教学需求,只有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进步。
以田径教学为例,教师要深入研究田径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各个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避免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开设短跑、跳远、投掷等不同的田径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田径教学,可以利用视频分析软件帮助学生识别和纠正动作中的错误;利用电子计时系统,精确记录学生的运动成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此外,教师还应该走出校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专业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体育教师交流切磋,了解不同学校在田径教学中的经验做法开拓教学思路、改进教学策略。
三、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还要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的体育学习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以啦啦操教学为例,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师讲生练”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啦啦操团队的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啦啦操的魅力,而且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啦啦操比赛,学习优秀选手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编动作,创新套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授课前组织热身游戏,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练习过程中,用音乐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舞动中感受运动的快乐。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啦啦操学习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四、加强课程开发能力,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载体,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小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课程开发意识,主动参与课程建设,才能结合学情校情,开发出更多富有特色、契合需求的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的运动学习机会 [2]。因此,在优化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体育教师还要着力加强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努力成为体育课程建设的主导者和实践者。
以激光枪射击课程为例,教师要立足学校实际,广泛收集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训练方法等,并积极协调场地器材等资源,确保课程的顺利开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逐步完善课程方案。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校的体育教师开展交流合作,探讨激光枪射击课程的开发经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再如,武术课程的开发,教师要深入挖掘武术文化内涵,将武德教育贯穿于武术技能训练之中,教师可以邀请武术专家到校讲座、示范,丰富学生的武术文化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库,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同时组织学生编创武术操,开展武术比赛,搭建展示交流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武术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立足岗位,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的需要。面向未来,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技能,优化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开发,多措并举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佳欢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 新教育 ,2024,(S2):182-183.
[2] 方园.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19):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