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

李美兰

金乡县第二中学 山东省济宁市 272200

微课又被称为微课程,顾名思义是一种利用微型视频和资源的课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以视频教学为载体,针对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知识点拍摄相应的教学视频,为进一步拓宽教学形式和教学途径提供助力。对于高中生而言,本学段的化学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大知识容量、复杂知识结构以及多元考核方式的高难度科目,其中所蕴含的抽象概念也经常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 [1]。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颇具信息表现价值的教学载体逐渐成为推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抓手,通过短视频媒介来完成关键知识点的精确传授,并进一步发挥出相关教育素材在课堂可视化构建方面的独特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微课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应用维度,以此为核心路径来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和“沉浸感”的学习指导。

一、借助微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虽然尚未积累起足够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已然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生活元素,从而形成了颇具教育应用价值的“生活圈”。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高中生之所以对化学学习“不感冒”,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在主观层面意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仅仅将之作为一门“应付考试”的学科[2]。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微课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更多为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素材,有效地将化学知识嵌入到相关情境当中,以此来使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化学的现实“存在感”以及其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动意识。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必修(第一册)中的《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这一部分的微课教学为例,教师不妨在微课视频当中融入一些学生们常见的生活物品及其用途,如:马桶用的时间长了会产生很多污垢,只需要倒入一些洁厕灵,污垢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厨房里的锅具容易出现污垢,家人在清洁时常常会用牙膏涂抹在污垢上,水一冲就可以焕然一新;等等。而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穿插的资料来对对洁厕灵、厨房清洁剂的主要作用成分进行直观解读。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分析,洁厕灵中通常含有酸性物质,而厨房清洁剂里则多含有碱性物质。通过这种与生活常见物品紧密结合的分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酸”“碱”两种物质在日常生活清洁用品中的实际应用,进而引出“酸”“碱”两种物质的共同属性,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导入活动,为后续深入学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奠定基础。

二、借助微课教学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认知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进行时”,在综合层面上仍旧保留着较为感性的外界信息认知、分析特性,对于高度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真正做到完全自主的内化、吸收 [3]。基于这一方面的事实,高中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抽象的化学概念时也需要进一步发挥出微课视频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动态性优势,有效降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需要支出的“智力成本”,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认知效率。这一方面的工作具体可通过下列两点来执行: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中的图像、声音、动画等视觉载体来展现化学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化的渠道来理解相关概念,并可在其中融入更多符合学生主观兴趣的元素,以此来优化学生们的课堂参

与体验。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在知识点呈现方面的优势,积极依托于思维导图来将知识资讯以图形和结构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用“肉眼可见”的方式来揭示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作用模式,并可依托于典型的例题来将各个知识点串联到一起,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复习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必修(第二册)中的《硫及其化合物》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创设以“硫”及主要硫化物为主角的“微电影”,并在这部“微电影”里穿插一些故事情节来解释硫化物的共性化学属性以及常见的用途、经典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反应效果等等,最后则可在视频中加入思维导图来总结硫及硫化物的关联知识内容。

三、借助微课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高中化学是以探究客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基本涵盖了多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形式,而相关方面的探究任务必须以“实验”为主要载体来得到相应的完成 [4]。不过需要认识到的是,在现实条件中有一些实验是很难在学校、课堂中开展的,但其对于塑造学生的化学思维而言却具有较大的价值 [5]。针对上述情况,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依托于动态图像乃至“伪实景”的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实验,使他们得以在更为安全、便捷的环境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同时避免实际操作可能会给学生们带来的风险。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中的《原子结构》这一部分的拓展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融入有关原子结构和常态运动的模拟动画,利用视频播放软件或 VR 技术来将不同环境下的原子结构框架和内部质子、电子、中子的反应规律等呈现出来;在这之后,教师还可通过互动式操作来组织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改变实验条件以便于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总之,科技的飞速进步给教育事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赋能,只有真正完成科技成果的教育应用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可靠的保障。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大力践行这一点,积极强化对微课教育的研究、应用力度,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体系性的方案,采取现代化的路径来引领学生形成、发展化学学习、探究、应用的兴趣,从而为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开兰 . 论微课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读与写 ,2018,15(26):179.

[2] 季杰 . 巧用微课导学建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J]. 科普童话 ,2023(15):19-21.

[3] 梁秋霜 . 微课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 [J].中华活页文选 ( 高中版 ),2023(9):0060-0062.

[4] 霍中东 .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 [J]. 试题与研究 ,2023(1):70-72.

[5] 徐建东 .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一课为例 [J]. 高考 ,2025,(1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