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路径分析
张艺莹
河北经贸大学 金融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引言:
“双碳”目标推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完善,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绿色化转型提出明确要求。传统信贷模式适配性不足,难满足环保项目需求。本文结合政策导向,剖析信贷业务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符合政策与市场规律的路径,为深化绿色信贷实践提供思路。
1 绿色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绿色金融政策借助制度标准与激励机制,极大影响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走向,政策层面通过明确绿色项目的具体标准、出台贴息补贴及风险补偿方法,引导银行将信贷资源朝绿色产业倾斜[1],同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实施约束,促使信贷结构实现绿色化转变,从市场当下的环境看,政策驱动让绿色项目的需求猛增,为商业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开拓新空间,但也要求银行突破传统信贷的思维障碍,对风险评估、期限匹配等方面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2.1 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但同质化明显
当前商业银行已针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推出绿色信贷产品,如绿色项目贷款、节能减排专门性贷款等,部分银行还研制出绿色供应链信贷,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众企业,但整体上看,产品设计多聚焦于传统的贷款形式,对不同绿色产业差异化需求考量不足,如在分布式能源项目与大型环保工程的信贷支持模式上没有进行区分,致使产品竞争实力有限。
2.2 信贷审批流程逐步优化但效率仍需提升
为适应绿色项目特点,商业银行把绿色评估指标引入信贷审批中,有部分银行设立了绿色信贷专属审批通道,压缩审批所需周期,传统信贷审批过度依赖财务指标跟抵押担保,对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技术成熟度等非财务方面评估不充分,而且缺失专业的绿色评估团队,导致审批标准模糊。
2.3 风险管控机制有待完善且政策协同不足
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风险管控相关事宜上,已尝试运用环境风险评级模型识别项目潜在的环境相关风险,但鉴于绿色产业技术迭代迅速、政策变动多,风险评估在准确性及前瞻性上有欠缺,绿色信贷的风险分散机制健全性不足,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摊工具,如环境风险保险参与度低,银行独自承担风险压力较大。
3 绿色金融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创新路径
3.1 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推动产品差异化与组合化创新
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绿色产业的特征去设计差异化产品,针对类似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发以知识产权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为主的新型绿色信贷产品,顺应其轻资产、高成长的属性[2];针对生态修复、污水处理这类公益性质较强的项目,推出与政府补贴相挂钩的低利率长期贷款,让项目融资成本下降。
提升与其他金融工具的组合创新水平,如把绿色信贷跟绿色债券的发行结合,为大型绿色项目拿出“贷款 + 债券”的综合融资计划;开展“绿色信贷与碳配额质押相结合”的业务,准许企业以碳排放权作为质押物去获取贷款,提升产品跟绿色要素市场的协同性,针对个人客户推出绿色消费类信贷,像新能源汽车分期、绿色家装贷款这类,扩展绿色信贷的应用情形,建立多层次产品体系。
3.2 优化绿色信贷审批流程,建立专业化与市场化协同机制
商业银行需重新构建起绿色信贷审批体系,构建独立的绿色信贷审批班子,招入环境科学、新能源等领域的外部专家参与评估事务,加强对项目环境影响、技术可行性的专业判定,在审批指标里添加环境效益权重,如把单位产值能耗、碳排放强度等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构建由“财务指标 + 环境指标”组成的双维度评估模型。就绿色项目周期长的特征而言,实施灵活还款机制,容许按照项目收益的实现情况对还款计划做调整,还构建起与绿色项目生命周期契合的中长期考核机制,弱化短期盈利指标方面的考核,加大科技赋能力度,运用大数据技术把环保部门、行业协会的环境数据整合起来,搭建绿色项目信息互通平台,做到项目环境风险的实时监测及动态评估,提高审批的效率与精准度。
3.3 构建全流程绿色信贷风险管控体系,强化政策与市场协同
商业银行应打造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风险管控模式,贷前采取引入第三方环境评估机构,对项目环境合规性及潜在环境风险展开全面评估,同时把评估结果放进信贷决策范畴;贷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对项目的污染物排放、能耗等数据进行监控,及时发现环境风险苗头;贷后制订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针对有环境问题的项目采取降低风险的方法 [3]。完备风险分散及补偿机制,推进与保险公司携手开发绿色信贷保证保险,由保险公司分摊部分信贷风险;主动参与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践,采用资产转让手段分散风险,加强与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的协同合作,实现与地方绿色项目库的对接,获取精准的项目数据与政策帮扶;运用央行再贷款、财政贴息这类政策工具,让绿色信贷资金成本下降,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形成“银行主抓、多方参与”的风险管控格局。
结语:
绿色金融政策给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指明方向,尽管现阶段在产品、流程处理、风控等方面存在漏洞,但借助差异化的产品创新、专业化的流程优化以及全流程的风险管控,能带动绿色信贷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商业银行应主动依照政策要求,促进信贷业务跟绿色产业的融合,在增进自身竞争实力的同时,促进绿色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步统一。
参考文献:
[1] 肖锋, 汤国基.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绩效与绿色信贷增长[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24, 45(2):102-108.
[2] 陈默 . 绿色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研究 [D]. 贵州财经大学 ,2023.
[3] 劳子良 , 刘天祥 , 戚广燕 . 金融科技对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 : 促进或抑制 [J]. 西部金融 , 2024(5):82-89.张艺莹(2006.3-),女,汉,河北邢台人,本科在读,在读,研究方向:银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