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绘本提升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实践研究
朱颖
南京市浦口区高旺小学 211899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限制了其逻辑思维的发展。绘本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工具,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探讨借助绘本提升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绘本;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引言:数学逻辑思维是一种涉及运算和推理的能力,体现在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敏感度上,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对其而言较为困难。因此,如何借助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核心、文字为辅助的课外读本,凭借其精美的画面和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且易于理解的内容,这一特点尤其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绘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绘本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种视觉和故事的双重吸引力,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降低难度:绘本通过设计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活动和游戏,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更加生动、具象的内容。这种转化帮助学生跨越了认知上的障碍,使得数学中那些逻辑性强、难以理解的部分变得直观易懂,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3.培养观察力:绘本中丰富的图画内容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分析的对象。通过观察绘本中的细节,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观察力得到提升,这对于逻辑思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增强理解:绘本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综上所述,绘本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绘本提升数学逻辑思维的实践策略
在当今教育体系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工具。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往往显得抽象且难以捉摸。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育者开始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其中,借助绘本进行教学便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策略。绘本以其丰富的色彩、生动的情节和寓教于乐的特点,成为连接数学与学生兴趣之间的桥梁。以下是通过绘本提升数学逻辑思维的几个实践策略。
(一)精选绘本内容
教师在选择绘本时,需精心挑选,确保绘本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又能有效融入数学知识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注意力集中时间以及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均有显著差异。因此,为低年级学生选择绘本时,应注重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如《小熊维尼的加法冒险》这类绘本,通过小熊维尼和朋友们在森林中的探险故事,巧妙地将加法运算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会加减法。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挑选那些涉及更复杂数学概念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绘本,如《几何森林的秘密》,通过描绘一个充满几何图形的奇幻世界,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此外,学生的兴趣偏好也是选择绘本时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如喜欢动物、科幻或冒险故事等,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绘本,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学习效果。
(二)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为教师提供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绝佳机会。例如,在阅读《时间的故事》这一绘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一天中的时间安排,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每一项活动所需的时间都可以用钟表来表示,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直观感受到时间的长短,还能学会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同样,在《小猫的零花钱》绘本中,通过小猫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学生可以学习到基础的货币概念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进而理解金钱的价值和理财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明白数学并非书本上的抽象符号,而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三)设计互动环节
绘本阅读不应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而应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度。在阅读《买卖国的乘法队长》绘本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乘法小超市”活动,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主,通过购买商品、计算总价等实际操作,将乘法口诀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既巩固了乘法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计算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是乘法队长,你会如何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这样的互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互动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制作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或在线互动游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
总之,借助绘本提升数学逻辑思维是一个既富有创意又成效显著的教学策略。通过精选绘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以及设计互动环节,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绘本的引领下,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收获成长的喜悦。
结论
借助绘本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绘本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通过精选绘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互动环节、引导观察分析和鼓励创作绘本等实践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绘本教学将呈现出更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谢丽娟.数学绘本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效度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7(3):1.
[2] 钱蓉蓉.当"绘本"接轨"数学"——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运用绘本学习数学的实践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