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作者

韩汝晴

葫芦岛市建昌县新区中学 125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而体育教学不仅仅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强健身体,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进行整合,从而更高质量地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体育教学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以运动为主的一门学科。分析当前的现状,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运动机能不如以前,比如力量、耐力、灵敏度、速度都较以前减弱,在体育健康测试中,学生肺活量指标下降,多数学生不达标。大部分学生运动过少,出现肥胖、视力下降趋势,学生在体育课中没有信心完成动作技术,可见,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不容乐观。从体育教学实践入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大与健康教育的整合度,从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引导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要从理论课开始,课前确立好目标,进行分层教学布置,因人而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更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入手,引导学生对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重视。为了更有效地把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我从以下几点谈一谈:

一、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应注重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其中心理健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很重要,体育教学以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及身心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对于体育活动的设置可以丰富一些,在一些有难度的项目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个性,对于耐力跑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集体活动中更能够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体育教学中的仰卧起坐,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仰卧起坐,学生会拼尽全力去完成,有效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有一种拼搏精神。体育课上“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是体育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生动写照。可见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这很大的优势。

增强自我认识,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长处和不足,及时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提高运动成绩,体会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端正自我意识。

二、注重体育运动对情绪的调节

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感,以及运动带给他们的愉悦感,这些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熟,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绪,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在活动中可以有效的宣泄自我的情绪,这样也会提升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如我校将少北拳法引入校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在拳法中释放,以促使精神状态达到最佳,让自己的思维活跃,反应速度更灵敏。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心理在无形中得到有效的调节,也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实际操作能力。

三、注重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影响

1.善良是人的本性,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这一品质,首先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于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与人和善,爱护体育器材,能够主动及时的收好物品。

2.体育活动中不论是体育项目还是游戏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合作,通过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合作成功后的愉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合作中能够相互协调,完善自我,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如在篮球运动中,是需要集体的配合才能有效完成,取得成功。在活动中学生相互接触,学会了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好的成绩。

3.体育是一种竞技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品质。竞争是体育竞赛最为突出的特点,好胜心强也是学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利用体育游戏、竞赛、各种测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运动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而胜利也常常取决与坚持下去的努力之中。只有长期的再坚持一下的努力,才更有益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如在测验八百米跑中,学生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中途可能会产生很多想法,比如坚持不下去,我能不能跑及格等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的耐力,同时学生的意志力随之增强,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要在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整合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高效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运动精品(学术版)》.2015年4期.杜宏伟.

[2] 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考试周刊》.2011年13期.杨芳.

[3] 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考试周刊》.2011年14期.谢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