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理措施研究

作者

杨延莉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高青分局

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造成了显著负面影响。本研究全面阐述了大气污染的概况,详细分析了其来源及危害,包括污染物分类、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具体作用,并深入探讨了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涵盖政策法规、能源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源治理、交通运输领域、城市扬尘与生活源污染防治等方面,旨在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气污染;来源与危害;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

引言:

在当今社会,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危害。大气污染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大气污染概述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从污染成分来看,包含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其来源广泛。人类活动方面,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如化工、钢铁等行业,是重要污染源;交通运输产生的尾气,尤其是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尾气排放不容忽视;生活源中燃煤取暖、餐饮油烟等也有所贡献。自然源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也会释放污染物,但相对人类活动而言,其影响范围和频率较为有限。大气污染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雾霾等恶劣天气,不仅影响能见度,干扰交通和日常生活,还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产生冲击,如酸雨侵蚀土壤、水体,危害动植物生长繁殖,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二、大气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2.1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与来源

大气污染物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一氧化碳(CO)、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SO₂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如煤炭、石油等;NOₓ则来自机动车尾气、工业锅炉以及火力发电等高温燃烧过程。CO 主要由机动车尾气和不完全燃烧产生,而 VOCs 的来源广泛,包括化工、涂装、印刷等行业以及机动车排放和有机溶剂挥发等。颗粒态污染物有 PM₁₀和 PM₂.₅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排放、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等是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2.2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且严重的。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等。PM₂.₅ 等细小颗粒物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此外,大气污染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对孕妇的胎儿发育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如早产、低体重儿等。

2.3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植物而言,大气污染会干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损害叶片组织,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例如,酸雨(由 SO₂ 和 NOₓ 等形成)会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危害森林植被和农作物。对于水生生态系统,大气污染物的沉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威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

2.4 大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和氧化亚氮(N₂O)等浓度增加,会吸收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热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气溶胶颗粒物(如硫酸盐、硝酸盐等)则具有复杂的气候效应,一方面它们能够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产生冷却效应。另一方面,它们也会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进而间接影响气候。

三、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

3.1 政策法规层面的防治措施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各方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与义务,为执法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实施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同行业的废气排放浓度和总量进行限定,促使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在政策引导下,对超标排放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有效遏制了违法排污行为,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

3.2 能源结构调整与清洁能源利用

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我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如煤炭洗选、高效燃烧等技术,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些地区已成为重要的电力来源;水电开发稳步推进,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

3.3 工业污染源治理措施

工业领域针对不同污染源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对于废气排放量大的火电行业,广泛应用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如石灰石 - 石膏湿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和电袋复合除尘等,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化工行业通过安装 VOCs 治理设备,如吸附浓缩 + 燃烧装置,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3.4 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措施

在交通运输方面,不断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强在用车尾气检测与监管,采用工况法检测代替简易怠速法,确保车辆尾气排放达标。推广新能源汽车,给予购车补贴、减免购置税等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保有量和使用频率。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减少私人机动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3.5 城市扬尘与生活源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城市扬尘污染,加强建筑施工管理,要求施工现场设置围挡、道路硬化、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以及车辆冲洗等措施,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和扩散。针对生活源污染,推广清洁能源替代,鼓励居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减少生活燃煤排放。加强餐饮油烟治理,要求餐饮企业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备,并定期清洗维护,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结语

大气污染问题严峻,来源广泛且危害深远,涉及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及气候变化等多个关键领域。现行防治措施在各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深化工业、交通等领域污染源治理,强化城市扬尘与生活源管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实现空气质量的根本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利平.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危害及其治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3):181-183.

[2]赵卫国.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研究[J].环境与生活,2024,(04):86-88.

[3]王国帅.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理措施[J].石河子科技,202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