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刘呈凤
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225127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图形与几何” 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的关键任务。然而,传统 “一刀切” 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因学习难度不匹配而丧失兴趣,或因挑战不足而发展受限。在素养导向下,“图形与几何” 分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注重核心素养的阶梯式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的教学特点,探究素养导向下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课程目标。
1 素养导向下 “图形与几何” 分层教学的内涵与要求
1.1 核心素养的层次性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在 “图形与几何” 领域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发展特征。空间观念的形成需经历 “直观感知 — 操作确认 — 空间想象” 的递进过程,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实物观察建立图形表象,中年级侧重图形特征的归纳与辨析,高年级则需形成空间转化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表现为从 “图形识别” 到 “用图表达”再到 “以图分析” 的层级提升,推理能力则从 “简单归纳” 逐步发展为 “逻辑演绎”。这种层次性决定了 “图形与几何” 教学必须打破统一进度的模式,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阶梯式目标。
1.2 分层教学的素养培育目标
素养导向的 “图形与几何” 分层教学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构建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层面,基础层目标聚焦图形的认识、度量和简单应用,提高层侧重图形特征的灵活运用,拓展层则强调空间问题的综合解决;过程与方法层面,基础层通过直观操作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层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思维方法,拓展层通过项目学习发展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层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成功体验,基础层侧重学习信心的建立,提高层强化探究兴趣的培养,拓展层注重数学思维的提升。
2 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分层教学策略设计
2.1 教材资源的分层开发与整合
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分层开发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需深入解读教材,将 “图形与几何” 内容分解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内容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确保全体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如教材中的例题和基础习题;提高型内容在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如变式练习和实际应用题;拓展型内容则延伸至跨学科领域,如几何在建筑设计、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开发分层学习材料时需注重直观性和操作性,基础层提供实物模型、操作手册等具象化工具,帮助建立图形表象;提高层设计探究任务单,引导学生归纳图形规律;拓展层提供开放性问题情境,如 “设计校园花坛” 项目,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层侧重概念讲解,提高层注重方法示范,拓展层则展示思维过程,实现教材资源的精准供给。
2.2 课堂活动的分层实施路径
课堂活动分层需把握 “自主选择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的原则,构建弹性化教学流程。新知探究阶段采用 “共性引入 + 分层探究” 模式,先通过生活情境统一导入,再设置不同难度的探究任务。例如教学 “三角形内角和” 时,基础层通过量一量、拼一拼验证结论,提高层通过推理证明内角和定理,拓展层探究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需求。练习巩固阶段实施 “分层任务单 + 弹性作业” 机制,基础层完成基础性练习确保知识掌握,提高层增加变式练习发展思维灵活性,拓展层设计开放性任务培养创新能力。在 “图形的运动” 教学中,基础层完成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画图练习,提高层分析组合图形的运动规律,拓展层设计图案创作并阐述设计思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
3 分层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体系
3.1 动态分层机制的建立
科学的分层机制是确保分层教学公平有效的前提。实施 “诊断 — 分层 —调整” 的动态管理流程,开学初通过前测诊断学生的图形认知水平、空间想象能力等初始状态,结合日常观察将学生分为 A(拓展层)、B(提高层)、C(基础层)三个层次,采用隐性分层方式保护学生自尊心,如通过学习任务单颜色区分层次而非公开分组。建立定期调整机制,每单元学习结束后通过形成性评价重新评估学生层次,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对进步明显的 C 层学生及时调入 B 层,对遇到困难的 A 层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避免分层固化。
3.2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素养导向的分层教学需要配套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从知识掌握拓展到素养表现,基础层侧重图形识别、操作技能等基础素养的评价;提高层增加思维方法、问题解决等能力素养的评价;拓展层注重创新意识、数学表达等高阶素养的评价。评价方式采用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记录学习轨迹,终结性评价采用分层测试,为不同
层次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试题。
评价反馈注重针对性和激励性,对基础层学生多肯定进步,明确具体改进方向;对提高层学生指出思维亮点,提出拓展建议;对拓展层学生强调创新价值,激发更高追求。例如在 “观察物体” 教学评价中,基础层通过实物观察测试评价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层通过画图测试评价空间想象能力,拓展层通过建模任务评价空间分析能力,形成全面立体的评价体系。
3.3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专业能力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保障。学校需加强教师培训,重点提升三项能力:一是学情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知识,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发展需求;二是分层设计能力,掌握教学目标、内容、活动的分层技术,开发适切的分层材料;三是差异化指导能力,学会在课堂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精准辅导,如对基础层学生进行个别答疑,对提高层组织小组研讨,对拓展层开展项目指导。建立校本教研机制,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等活动优化分层策略。开展 “图形与几何” 分层教学专题研讨,分享分层设计经验,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结论
基于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分层教学,通过尊重学生认知差异、设计层次化教学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 “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 的问题。实践表明,通过教材资源分层开发、课堂活动分层实施和学习支架分层搭建,能够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持,促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的阶梯式发展。动态分层机制、多元化评价体系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构成的保障体系,确保了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分层教学在实施中仍面临平衡教学效率与个性化需求、避免分层标签化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分层策略,加强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的融合,开发智能化分层学习系统,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 “图形与几何” 学习中获得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小霞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与实施 [J].华夏教师 , 2025, (16): 51-53+60.
[2] 张葵芳 . 基于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 , 2025, 11 (05): 7-9.
[3] 林灵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 [J]. 家长 , 2023, (3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