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王立英 李建莉

1.甘肃省军区兰州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甘肃 兰州,730000 2.甘肃省军区兰州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本论文聚焦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当前老年人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阐述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包括健康评估、护理计划制定、多学科协作等。同时,探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旨在为提升老年人保健服务质量,推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保健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老年人保健;健康评估;多学科协作​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4 年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3 年底,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97 亿,占总人口的 21.1%;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 2.17 亿,占总人口的 15.4%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慢性病患病率高,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健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传统的标准化护理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健康需求,而个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服务,在老年人保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深入研究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中的实践,有助于优化老年保健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老年人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分析​

1.1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

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逐渐减退,生理储备能力下降,易患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方面,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高;呼吸系统易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代谢系统常见糖尿病;神经系统则有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同时,老年人还常伴有视力、听力下降,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这些健康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1.2 老年人保健需求特点​

老年人的保健需求不仅局限于疾病治疗,更注重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心理支持和生活照料等多个方面。由于个体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以及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保健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除了需要药物治疗和饮食指导外,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进行运动指导以及心理疏导;而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则更需要生活照料和安全防护。此外,老年人对保健服务的便捷性、舒适性和专业性也有较高要求。​

2、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中的实践策略​

2.1 全面的健康评估​

个性化护理的实施始于对老年人全面、准确的健康评估。评估内容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生理方面,包括身体各系统功能检查、疾病史、用药情况等;心理方面,评估老年人的情绪状态、认知功能、心理健康水平等;社会方面,了解其家庭支持、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可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结合临床观察和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通过健康评估,为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2.2 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制定​

根据健康评估结果,护理人员与老年人及其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应明确护理目标、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护理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限(SMART 原则),例如,帮助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 3 个月内将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目标是在 2 周内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体护理措施包括疾病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如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制定呼吸功能训练计划,为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针对孤独、焦虑的老年人进行心理陪伴和疏导。同时,充分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选择,鼓励其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2.3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个性化护理实践中,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团队,共同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服务。各专业人员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协作、沟通,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足的老年人,医生负责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护士执行伤口护理和血糖监测,康复治疗师指导足部功能锻炼,营养师制定饮食计划,心理咨询师关注其心理状态,通过多学科协作,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优质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2.4 延续性护理服务​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个性化护理应延伸至院外,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线上健康咨询等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指导。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例如,对于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评估康复效果,调整康复训练计划;通过电话随访,提醒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延续性护理服务有助于巩固治疗和护理效果,减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3、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3.1 专业护理人员短缺​

个性化护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但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一方面,护理院校对老年护理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课程设置较少,培养的专业老年护理人才有限;另一方面,老年护理工作强度大、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专业护理人员的短缺严重制约了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中的推广和实施。​

3.2 服务成本较高​

个性化护理需要根据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涉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例如,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需要组建专业团队,增加了人力成本;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随访和指导。此外,一些先进的评估工具和护理技术的应用也会增加服务成本。较高的服务成本使得部分老年人难以承受,限制了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可及性。​

3.3 老年人及家属认知不足​

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个性化护理的认识不够,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可能认为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对个性化护理的重要性和优势认识不足。同时,一些老年人对新的护理理念和方法接受度较低,不愿意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家属对个性化护理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也会影响护理效果,若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在院外协助老年人执行护理计划,将导致个性化护理难以有效实施。​

3.4 缺乏完善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目前,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中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在服务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机构在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流程、内容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评价方面,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难以准确评估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和质量,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

4.1 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养​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老年护理专业的支持,鼓励护理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扩大招生规模,提高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老年护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个性化护理服务意识。同时,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学术交流活动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改善老年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和职业发展环境,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人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4.2 优化服务成本控制​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老年人保健服务的投入,通过财政补贴、医保政策支持等方式,降低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成本。例如,将部分个性化护理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医疗机构和护理服务机构应加强成本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多学科协作的高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此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年人保健服务,发展多元化的服务模式,通过市场竞争降低服务成本。​

4.3 提高老年人及家属的认知水平​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个性化护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个性化护理的认识和理解。利用社区宣传、健康讲座、媒体报道等方式,普及个性化护理的知识和优势,增强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加强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耐心解释个性化护理的方案和措施,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4.4 完善管理和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中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明确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流程、内容和质量要求,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对个性化护理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测评、健康指标监测等,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评估护理服务质量。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个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5、结论​

个性化护理以其针对性强、满足个体需求的特点,在老年人保健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全面的健康评估、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多学科协作以及延续性护理服务等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然而,目前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实践中仍面临专业护理人员短缺、服务成本较高、老年人及家属认知不足以及缺乏完善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等问题。通过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养、优化服务成本控制、提高老年人及家属的认知水平以及完善管理和评价体系等改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人保健中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保健服务,促进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永丽.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 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6):90-92.

[2]王瑞琪,黄欢欢,曹松梅,等.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最佳证据总结[J]. 循证护理,2023,9(7):1177-1184.

[3]王容,李丽,周谊霞,等. 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人文关怀感知的质性研究[J]. 老年医学研究,2022,3(6):25-28.

[4]康蓉. 对社区老年人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探讨[J]. 饮食保健,2020,7(11):225.

[5]沈君,田钢,吴吉. 老年抑郁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