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周春牛
江西省吉水县第五中学 331600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材料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图像材料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中生在地理图像材料获取和解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策略,包括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掌握图像类型与特点、运用地理术语描述、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开展实践活动等,旨在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材料;地理信息;获取与解读
引言:地理图像材料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初中生在地理图像材料的获取和解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
一、图像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直观呈现地理信息
地理图像材料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复杂的地理现象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例如,通过世界地图,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各大洲、大洋的分布,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关系。
(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分析地理图像材料需要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在解读图像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多样的地理图像材料,如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枯燥的文字描述,图像材料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二、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这一重要任务,需教师进行有效引导,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毕竟此乃从图像材料里有效获取并解读地理信息必不可少的基础。观察绝非盲目去看,而是要遵循特定方法以及顺序,需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大范围到局部小区域、从宏观的角度到微观的细节这般去观察图像。在观察图像时,第一步要对图像的名称、还有图例以及注记进行了解。要知道,图像的名称如同关键的钥匙一般,能助力学生快速将图像所表达的主题和具体内容明确下来。举例来说,在观察中国地形图的时候,学生首先应看到地图名为“中国地形图”,如此一来,学生就清楚此图主要用于展示中国地形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对图例之中表示不同地形类型的符号展开了解是极为关键的事情。要明白,图例就如同图像的独特“语言”,依靠它学生才能够读懂图像里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实际含义。以中国地形图为例,山脉、高原以及平原等地形类型各自都有独特的符号用以表示,只有当学生熟悉这些符号之后,才能进一步对地形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从整体状况而言,学生需要对图像形成一个全面性质的认识,从而将图像的大致轮廓以及主要内容把握在手中。就像在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时,要先整体知晓各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大致的分布区域,之后再深入到局部地方,对每个区域的具体特征仔细进行观察。
(二)掌握图像类型与特点
地理图像材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图像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以及相应解读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有必要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常见的地理图像类型,诸如地图、景观图、统计图以及示意图等等,并且要让学生对每种图像的特点以及解读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地图乃是地理学科当中极为常用的图像类型之一,它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关键要素。方向作为地图的重要属性,学生必须学会依照指向标或者经纬网等来确定方向,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地理事物相对的位置。比例尺所反映的是地图与实际地理空间之间的缩放比例,借助比例尺,学生就可以对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估算。而图例和注记犹如地图的“说明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才能把地图所表达的信息准确读懂。比如在阅读城市交通地图之际,需要依据图例去了解不同线条和符号究竟代表的是哪种道路类型以及公共设施等相关信息。统计图是依靠数据来对地理事物的特征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反映,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等多种类型。对于条形统计图而言,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条形的长短,进而分析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而折线统计图则可以清晰地将数据的变化趋势展示出来;扇形统计图则能够直观地把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呈现出来。举例来讲,在分析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时,借助扇形统计图就能够清楚看到各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情况。
(三)运用地理术语描述
在获取并且解读地理信息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准确的地理术语来对图像当中的内容加以描述。地理术语作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使用地理术语不仅能够提升表达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增强专业性,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描述地形特征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恰当的术语。比方说,针对地势平坦的地区,可以采用“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之类的术语来描述;而对于地形崎岖的地方,则能够使用“崎岖不平”“沟壑纵横”之类;要是描述山脉地区,就能够用“山高谷深”“峰峦叠嶂”等相关术语。在描述气候特点方面,同样也要运用准确的术语。例如“全年高温多雨”能够准确描述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则可以恰当形容温带季风气候所具备的特征。运用地理术语来描述图像内容,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在描述过程当中对地理现象以及地理规律展开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当学生使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来对中国地势特征进行描述时,学生需要针对图像当中的地形信息展开分析和综合,这样一来,就能对中国地势的特点以及该特点对气候、河流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结论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图像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学生在图像材料获取和解读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通过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掌握图像类型与特点、运用地理术语描述、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开展实践活动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地理图像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芬.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J]. 2024(25):153-155.
[2] 张素娟.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