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及表达能力培养探索
王海丰 李坤
德惠市岔路口镇中心小学 1303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参与及表达能力,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和表达的现状及问题,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提升学生参与度和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合理分组、设计有效合作任务、教师引导与反馈等,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表达能力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积极参与课堂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而良好的表达能力则有助于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思路促进知识的内化和交流,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参与课堂的机会有限表达能力也得不到充分锻炼,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和表达自我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在合作中提高参与度和表达能力,所以探索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及表达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和表达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习惯运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大多时候只能被动地聆听、记录,鲜少有机会主动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主动思索问题的意愿,造成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偏低,而且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规划上,没有充分顾及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里愈发难以融入,久而久之便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二)表达能力欠缺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达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语言表达不够精准难以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就拿解答应用题来说,学生心里或许对解题步骤一清二楚,可就是没办法用精准、完整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表达缺乏逻辑性与条理性,在阐述观点时常常东拉西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少学生存在课堂发言恐惧症,总担心自己说错话,这种心理上的顾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提升学生参与度和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
(一)增加学生参与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融入课堂的机会,在小组环境里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发言与展示自我的空间,得以充分抒发自身的想法与见解,比如当小组围绕数学问题展开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和小组其他成员一同探寻解决方案,这种互动型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彼此启发,拓宽思维的广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
(二)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学生需要和小组内的成员展开交流与互动,这无疑对他们的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让小组其他成员能够明白自己的观点,学生得精心组织语言,清晰且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思考路径,与此同时在倾听小组成员发言的时候,学生还能借鉴他人的表达手法与技巧持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里的讨论和辩论环节,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应变能力让他们的表达更具条理性、更有说服力。
三、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及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分组时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性别、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以此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具备多样性与互补性,举例来说,把性格开朗且善于表达的学生和性格内向、表达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借助善于表达的学生来带动内向的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讨论与表达,每个小组的人数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以 4 - 6 人为佳,如此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充分发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机会和不同的同学搭档合作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二)设计有效合作任务
设计出切实有效的合作任务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表达意愿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规划合作任务时需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现实状况,设计出兼具挑战性与启发性的任务。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构思这样的合作任务:安排学生分组去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各个小组能够借助剪拼、实验等多种途径展开研究,随后在小组内部就研究过程与结果展开探讨和交流,此类任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并且在交流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合作任务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与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交流。
(三)教师引导与反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进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反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各小组间巡回走动密切关注他们的讨论进展,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当小组讨论出现偏离主题或者陷入停滞不前的状况时,教师应当适时介入引导助力学生重新回到正确的讨论方向上,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讨论,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待学生表达完自身观点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比如要是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明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梳理语言让他们的表达更加精准、富有条理。
(四)开展多样化的合作活动
为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表达能力,教师可策划丰富多样的合作活动,除了常见的小组讨论之外也能够组织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比如在教授“统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安排每个小组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统计图随后进行展示与讲解。借助竞赛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推动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并且在展示与讲解环节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角色扮演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融入数学问题的情境之中,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结束语: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参与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合理分组、设计有效合作任务、教师引导与反馈以及开展多样化合作活动等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的组织能力、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碧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J].教师博览:下旬刊,2017,7(3):73-74.
[2]林兰香.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3(23):120-122.
[3]胡学松.运用小组合作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