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
李君博 黄程远 陈启旺 刘储泽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长春130052
基金项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黛玉——新品种紫色水果玉米全国推广领军人”(项目编号:202410204065)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具有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特色玉米品种日益受到市场青睐。本研究聚焦于新培育的"黛玉"紫色水果玉米品种,该品种因其独特的颜色、丰富的花青素含量和优良的口感特点展现出显著的市场潜力。通过系统分析该品种在抗逆性、产量表现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优势,研究发现"黛玉"品种在适应性、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等维度均优于传统玉米品种。在推广策略方面,提出了"品种特性展示+消费者体验+产业链整合"的三维推广模式,重点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建立标准化的种植示范基地,同时结合新媒体渠道开展精准营销。实践表明,这一推广模式有效提升了新品种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该研究为特色农产品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健康食品选择。
关键词:黛玉;紫色水果玉米;新品种推广;营养价值;市场竞争力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其中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独特外观的农作物品种受到消费者青睐。紫色水果玉米因其富含花青素等活性成分,兼具食用与保健功能,成为农产品市场的新兴增长点。"黛玉"作为新培育的紫色水果玉米品种,在海南南繁基地优越的育种条件下成功研发,展现出优异的农艺性状和市场潜力。
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黛玉"紫色水果玉米的品种特性,探索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推广路径。通过总结育种专家的成功经验,结合现代农业科技与新型营销手段,构建适合特色农产品的推广模式。研究成果将为同类农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参考,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健康食品选择。
二、黛玉紫色水果玉米的全国推广策略
2.1 推广模式与渠道建设
"黛玉"紫色水果玉米的全国推广采取"品种特性展示+消费者体验+产业链整合"的三维模式,通过多维度渠道建设实现产品价值传递。在推广模式设计上,重点突出了品种独特优势的直观呈现,建立了从生产基地到终端消费者的完整价值链。种植示范基地作为核心展示窗口,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实时记录生长过程,为潜在合作方提供可信的品种表现数据。示范基地选址兼顾地域代表性,已在海南、山东、四川等地建立核心示范区,形成覆盖不同气候带的展示网络。
营销渠道建设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策略。线上渠道重点布局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通过短视频展示紫色玉米从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强调其花青素含量和健康价值;与美食博主合作开发创意食谱,拓展消费场景认知。社交电商平台设立品牌旗舰店,实施精准投放策略,针对健身、母婴等特定人群定向推广。线下渠道则以精品超市和有机食品专卖店为主要突破口,通过试吃活动增强消费者体验,建立"看得见、尝得到"的直接感知。特别设计透明包装展示紫色籽粒特征,配合简明营养标签,强化产品差异化印象。
产业链整合方面,构建"科研单位+公司+合作社"的推广联盟。科研单位负责技术支持和品种优化,农业企业主导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降低农户种植风险,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指导,确保产品品质一致性。加工环节引入专业食品企业,开发速冻玉米粒、花青素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物流体系采用产地预冷+冷链运输的组合方案,解决鲜食玉米保鲜难题,扩大销售半径。
渠道管理实施严格的准入标准和动态评估制度。对经销商进行产品知识培训,确保终端推广质量统一;建立可追溯系统,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生产流通全程可视化,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定期分析各渠道销售数据,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表现不佳的渠道伙伴。这种系统化的推广模式有效解决了特色农产品认知度低、市场接受过程慢的难题,为"黛玉"紫色水果玉米快速打开全国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政策支持与农户培训体系构建
在"黛玉"紫色水果玉米的全国推广过程中,政策支持与农户培训体系的构建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加速了新品种的市场准入和推广进程。针对"黛玉"品种的特性,地方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其纳入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降低了规模种植的门槛。
农户培训体系采用"分级分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确保技术推广的有效性。核心层面向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由育种专家和农技推广员组成讲师团队,系统讲授标准化种植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要点。培训内容特别强调该品种不同于传统玉米的栽培特点,如花青素积累期的管理要点、采收成熟度的判断标准等。实践环节安排学员到示范基地跟岗学习,通过参与全过程操作掌握实操技能。
针对普通种植户,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结合农时季节组织田间学校,技术员在实地演示操作规范,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制作通俗易懂的技术图解手册,用大量图片展示关键操作步骤和技术标准。建立微信群等即时通讯平台,专家在线解答农户疑问,形成常态化的技术指导机制。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如教会农户识别常见病虫害、掌握环保防治方法等,既保证产品安全又降低生产成本。
政策与培训的协同效应还体现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政府引导建立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与种植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培训内容相应增加市场知识模块,帮助农户了解产品质量标准、分级要求和市场趋势,提高市场适应能力。通过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的双轮驱动,"黛玉"紫色水果玉米的推广形成了良性循环,既保证了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又实现了农户收益的稳步增长。
三、结论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黛玉"紫色水果玉米的品种特性、市场竞争力及推广策略,证实该品种在营养价值、经济效益和适应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品种特性展示+消费者体验+产业链整合"的三维推广模式,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示范与新媒体营销手段,有效提升了市场认知度与接受度。实践表明,政策支持与农户培训体系的协同建设,为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郭欢,熊丽萍,戴佳锟,等.鲜食白色水果玉米新品种陕K7128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4,(02):148-150.
[2]薛万新,楼坚锋,王雯雯,等.白色水果玉米申雪甜1号的选育[J].蔬菜,2023,(05):64-68.
[3]倪大琴.古浪县水果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3,(01):183-185.
[4]师浩源.榆阳风沙草滩区水果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西北园艺,2022,(05):55-57.
[5]陈文俊,黑玫瑰水果玉米花青素积累分布、提取纯化、理化特性、生物学功效研究.四川省,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