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作者

李雯洁

溧阳市西平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整合策略问题。科学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能够显著提高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古典文化素养全面发展。通过构建主题式资源库、跨学科资源融合、家校社协同机制建立、递进式资源体系构建等多元手段,配合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比较阅读等创新方法,形成系统完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学习环境,培养深厚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群文阅读

引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核心内容。群文阅读模式通过集中阅读主题相关篇目,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深化文化理解。然而实际教学中资源整合仍存诸多问题,制约教学效果。通过立足小学教育实际,分析当前资源整合现状,提出多元融合技巧,探索创新方法,目的为了构建科学有效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整合体系,促进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挖掘资源,梳理现状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内容占比有限,大多以单篇形式呈现,缺乏系统性组织,难以形成有效主题聚焦。教材编排通常按年代或体裁分类,忽视内容主题关联,致使教师难以找到适合群文教学材料。教辅资源虽然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习题集偏重知识记忆,忽视情感体验与文化理解,与群文阅读教学理念脱节。校本资源开发不足,缺乏针对性,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与学校优势。数字资源方面,网络平台上古诗词相关资料虽然丰富,但缺乏系统整理与专业指导,教师利用过程中需耗费大量时间筛选,效率低下。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低,学校图书馆古诗词典籍收藏有限,且缺乏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古诗词读本。

师资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教师对古诗词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与技巧,教学过程中往往局限于字词句解释,未能引导学生建立文本间联系。家庭社会资源互动不足,家长参与度低,社会文化场所资源未能有效融入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兴趣培养与情感体验,导致部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跨学科资源整合意识薄弱,未能充分利用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资源,拓展古诗词学习深度与广度。教学时间安排紧张,课时有限,教师难以开展系统全面群文阅读活动,只能挑选部分内容简单讲解。缺乏持续性资源建设机制,许多优质教学资源未能得到保存与传承,造成资源浪费。

二、融合技巧,拓展途径

主题式资源库构建成为首要任务,教师按情感类型、意象特征或表现手法等维度重组古诗词作品,形成结构化资源体系。数字平台建设亦不可忽视,整合网络优质资源,包含文本资料、音频朗诵、图片插画等多媒体内容,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跨学科资源整合则能拓宽视野,将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有机融合,全方位感受古典文化魅力。家校社协同机制建立有助于扩展资源范围,组织家长参与资源收集,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场所,形成教育合力。递进式资源体系构建能确保学习连贯性,低年级侧重形象直观资源,中年级增加理解性资源,高年级强化思辨性资源,实现螺旋上升。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暮江吟》群文教学中,融合技巧与拓展途径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先构建山水之美主题资源库,将两首诗与《望天门山》等作品组合,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度山水风光描写方式。课前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庐山导游视频与白居易生平介绍,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庐山实景图片与江水暮色美景,创设身临其境体验。跨学科整合方面,邀请美术教师协同开展诗意山水画创作,立体呈现诗词意境。家校合作环节中,组织家庭诗词角活动,引导家长陪伴孩子收集苏轼、白居易其他山水诗作品,扩充阅读视野。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山水诗词专区,精选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赏析诗集与画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方法,提升效能

项目化学习模式应用广泛,围绕特定主题设计系列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检索筛选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情境创设策略尤为关键,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原创作背景,营造身临其境感受,增强学习吸引力。比较阅读方法值得推广,选取主题相近或风格相似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发现异同点,理解作者表达特点。分层递进教学实施有效,根据认知水平差异设计基础性、拓展性与挑战性资源包,实现因材施教。体验式学习强化理解,组织诗词情境剧表演、配乐朗诵、绘画创作等活动,通过多感官参与加深内涵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开发学习应用程序或微课程,实现混合式学习,突破时空限制。个性化推荐系统探索创新,根据兴趣爱好与学习进度智能推送适合作品,提高学习针对性。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塞下曲》《墨梅》群文教学中,创新方法与效能提升得到充分展现。教师设计边塞与梅花主题项目学习,让学生分组探究两种不同意境诗词特点。情境创设上,播放边塞风光视频与梅花绽放延时摄影,配以古筝曲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比较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诗意象选择、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差异,归纳总结各自特色。分层教学设计精巧,基础组学生完成诗歌朗读与意思理解,提高组分析两首诗表现手法,挑战组探究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关系。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组织诗词情境剧表演,学生分别扮演卢纶与王冕角色,还原创作场景;开展诗意绘画活动,用水墨画表现作品意境。技术应用方面,教师开发古诗词漫游微课程,学生课后通过平板电脑学习拓展知识。课堂评价创新突出,采用诗词鉴赏力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鉴赏能力发展轨迹。

结论: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努力。通过深入挖掘现有资源,准确把握现状;灵活运用融合技巧,拓展整合途径;积极探索创新方法,提升整合效能,能够构建起科学完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资源体系。此类资源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完善资源建设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坚实支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明.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24,(34):73-75.

[2]韩小林.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9):53-55.

[3]袁海洋.整合课内外文本,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4,(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