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下合作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作者

陈清媛

长春市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 130031

引言: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初中生物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其教学方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准分组,构建高效合作团队

精准分组是实施合作探究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团队合作的效率与成果。教师需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及学习习惯,通过细致观察与日常交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遵循互补性原则,将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技能互补、性格相投的高效合作团队。分组时,教师还需考虑学生的意愿与需求,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选择,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精准分组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还能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与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探讨生物学问题,分享学习心得[1]。

在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细胞》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们对细胞知识的初步了解、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进行了细致的分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到了那些对显微镜操作熟练、善于观察细微结构的学生,以及那些对细胞生命活动原理理解较深、擅长逻辑推理的学生,将他们巧妙地搭配在一起。为了确保小组间的实力均衡,教师还对各小组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估,对个别小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在合作探究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在随后的细胞观察实验中,各小组迅速进入了状态。擅长操作显微镜的学生负责观察细胞结构,善于逻辑推理的学生则负责分析细胞生命活动的原理,而兴趣浓厚的学生则充当了小组内的“活跃分子”,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激发了整个小组的探究热情。

(二)明确主题,引领合作探究方向

明确主题,作为合作探究的导向标,对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提炼出具有探究价值且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主题。在确定主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确保主题既不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也不过于复杂,让学生感到望而却步 [2]。明确主题后,教师要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寻找答案。

以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动和行为》为例,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发现学生们对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动物如何觅食、如何防御天敌、如何进行社交等。结合学生的这一兴趣点,教师提炼出了“探究动物行为适应性的奥秘”这一主题,既具有探究价值,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确定这一主题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确保主题既贴近学生的实际,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教师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了几种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如蜜蜂跳舞传递花源信息、猴子通过面部表情进行社交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的世界中。明确主题后,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动物行为适应性”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有的认为动物行为是本能反应,有的则认为动物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共同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动物行为的适应性,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三)创新活动,激发合作探究热情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创新活动则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实验、开展户外考察、组织生物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生物的魅力,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创新,教师还要注重活动的引导和评价,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七年级下册《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创新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课前,教师准备了各种被子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亲手进行种植实验,学生们分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亲手播种、浇水、施肥,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户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野外被子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它们如何适应环境,完成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当学生遇到种植困难或观察不解时,教师耐心引导,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来寻找答案。

总结:“双减”政策下,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合理分组、确立合作项目以及创设趣味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海霞 . 合作性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试题与研究 ,2024(05):138-140.

[2] 李甜 . 初中生物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J]. 新课程研究 ,2022(0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