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作者

邓青松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将其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能让学生与他人共同探究物理知识,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意义,提出合作学习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建议,期望能为一线物理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物理教学已不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能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此,作为新时期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加强对合作学习模式及其应用方法的探索,以不断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活力,增强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意义

(一)改变学生物理学习态度

高中物理知识比较复杂、抽象,学生仅听教师讲解,很难完全理解并掌握。而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之间始终处于互帮互助的学习状态,这就可以帮助学生攻克学习的疑难点,实现有效学习。所以,随着合作学习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会发现物理学习并不难,且十分有趣,自然就改变了物理学习态度[1]。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在课上参与合作学习,学生会在课前提前学习新知识,这种提前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经历了课前学习,学生初步构建了新课知识,做足了课堂合作学习的准备。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遇到疑惑问题,或是遇到意见不同意的问题,这时他们会采取查阅资料、请教教师等方法来寻找答案。这种主动求知状态不仅有助于学生完全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2]。

(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均离不开合作,这就对教师提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巧用合作学习模式,就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方法、时机等,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3]。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掌握学情,科学划分小组

科学划分小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应先充分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物理水平及性格特征等,然后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来分组,将班级内学生分为若干个3-5人小组。这样的分组,就可以保障每组人数、实力大致相同,就可以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

(二)完善合作制度,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应在分组结束后,完善合作制度,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为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应先注重小组各成员的分工。小组中若缺乏分工,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不高,甚至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合作中。因此,教师应注意小组组长的设立,让小组长负责进行组内成员分工的划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一员,从中不断收获与成长。例如,在学习“重力”时,组长应进行组内分工,如让一个成员将一张纸和一块石头从同一高度扔下去,另一个成员将纸揉成小团,也与这块石头从同一高度扔下去,比较两者在同一高度落地所用时间,由其他两名学生观察物体的落地速度,记录数据,再相互交流,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理解重力知识。除了制定分工合作的制度外,教师还应制定合作竞争制度,便于组间进行充分竞争。这一制度的制定,可以更好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在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更好保障学习效果。

(三)开展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合作学习实效

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这种学习模式融入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合作学习能力。以“曲线运动”为例。

首先,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如何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先阅读与思考教材内容,而后与同学进行线上讨论,理解并解答各个问题。这样,通过课前学习,学生了解了新课内容,明确了学习目标,从而显著提升课上学习的效果。

其次,在课堂环节,教师了解学生给出的答案,发现各小组对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理解不够全面,这就说明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对此,在课上,教师为各小组分发一些材料,让小组现场做实验,在实验中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实现学生对学习难点的突破。

最后,在课后环节,教师应布置合作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提升技能,助推他们的良性发展。如在学习曲线运动后,教师可以设计合作类作业,如小组探究生活中的曲线运动——过山车。让各小组自主制定探究过山车的方案,并在探究结束后,撰写一份详细的报告,内容包括过山车的资料介绍、实地考察记录、理论分析过程、问题讨论结果等。在报告中,要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过山车的运行原理和曲线运动知识的应用,如绘制过山车在不同位置的受力分析图。这一合作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后学习深化对曲线运动的理解,学会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显著提升合作学习技能。

(四)合理评价,保持学生合作学习热情

在每节课中使用合作学习模式后,教师都需要组织评价活动。首先,教师发布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如合作参与程度、合作中思维情况、合作中动手情况、合作中与他人协作情况、合作结果是否理想等。然后,让学生依托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合作学习的优势与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最后,教师应审视学生的评价信息,做出补充性的评价,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问题。在教师、学生的共同评价下,学生不断改进自己合作学习中的行为,教师不断改进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保障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和运用物理知识,显著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因此,在日后物理课上,教师应继续研究可行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思路,以不断优化物理教与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永.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2):126-127.

[2]朱海泉.高中物理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2(15):163-165.

[3]何坤.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