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设备智能化升级与性能提升
周泽全 闫丽娟 蒋涛
重庆美高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 400042
摘要:冶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冶金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智能化升级成为冶金行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冶金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不仅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还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冶金设备智能化升级与性能提升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冶金设备;智能化升级;性能提升
引言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冶金行业也不例外。冶金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石,其智能化升级与性能提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冶金设备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可精准感知设备运行状态,像温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能实时捕获各类参数,为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提供原始数据。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负责收集传感器传来的大量数据,并运用数据清洗、挖掘等手段,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智能控制技术运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先进算法,对冶金设备进行智能调控,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稳定性。物联网技术则构建起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之间的连接网络,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让冶金设备的运行更加高效、智能,助力冶金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二、冶金设备智能化升级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层面
智能化技术的可靠性亟待提升,冶金生产环境复杂多变,高温、高尘、强腐蚀等工况,易使智能系统出现故障或性能不稳定的情况。兼容性问题也较为突出,不同厂商的设备、软件及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无缝对接与协同工作,导致数据交互不畅。安全性隐患不容忽视,随着设备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智能设备面临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冶金生产的关键数据一旦被窃取或篡改,将严重影响生产安全与企业利益。
(二)经济层面
智能化升级成本高昂,不仅包括购置先进智能设备、软件系统的费用,还涵盖了系统集成、安装调试等后续支出。相关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智能化升级后的投资回收期较长,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快,企业在短期内难以通过智能化升级带来的效益收回成本。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投资风险,企业面临升级后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
(三)管理层面
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多为传统模式,侧重于层级管理和经验决策,难以适应智能化时代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模式。在智能化设备与系统引入后,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但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变革管理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既懂冶金专业知识又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员工对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操作熟练度不够,维护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推进和设备性能的提升。
三、冶金设备智能化升级性能的提升策略
(一)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
加大对冶金设备智能化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传感器技术,研发高精度、高可靠性且适应复杂冶金环境的传感器,提高设备运行参数的感知精度。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创新算法,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设备性能优化提供有力支撑。对于智能控制技术,深入研究先进控制算法,如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实现对冶金设备更精准、更智能的调控。注重物联网技术在冶金设备中的应用创新,构建更稳定、高效的设备互联网络,实现设备间的协同工作和智能管理。
(二)优化设备智能化升级规划与管理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战略,对设备进行分类评估,确定优先升级的设备和系统。在升级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升级工作的顺利进行。注重设备智能化升级后的运维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运行监测和故障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引入智能化的设备管理软件,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加强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设备升级后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为设备性能的持续提升提供保障。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智能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智能化管理水平。鼓励员工参加相关的技术认证和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特别是既懂冶金工艺又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吸引他们为企业的智能化升级贡献力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设备智能化升级和性能提升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冶金设备智能化升级提供人力支持。
(四)推动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作业
建立统一的设备通信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实现不同厂家、不同类型冶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设备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设备之间的潜在关联和协同关系,实现设备的协同作业。根据炼钢炉的运行状态,智能调整连铸机的生产参数,实现炼钢和连铸过程的高效协同。建立设备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的协同机制,当某一设备出现故障时,其他相关设备能够及时做出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故障对生产的影响,提高整个冶金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持续改进与优化智能化系统
建立智能化系统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设备智能化升级后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关注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应用到冶金设备智能化系统中,不断优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更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设备故障诊断和预测中,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预测的提前性。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反馈,了解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和意见,根据用户反馈对智能化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使系统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冶金设备智能化升级的效果和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运用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关键技术,采取强化技术研发创新、优化升级规划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推动设备协同作业以及持续改进优化系统等一系列有效的性能提升策略,冶金企业能够逐步克服困难,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冶金企业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智能化升级方案,提升设备性能,以实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万伟韬.人工智能在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24):142-144.
[2]彭飞,张建平.关于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 (16):232-234.
[3]张俊,付振刚.冶金轧制设备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2,23(02):212-214.
[4]吴量,任玉成,屈薛勇.浅析冶金设备行业标准化与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标准化,2021,(S1):63-66.
[5]彭艳.冶金轧制设备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2020,44(03):21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