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维驱动视域下低年级习作教学改革研究
孙丽军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吉林小学 130000
摘要:低年级学生的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低年级学生习作存在兴趣不高、基础能力薄弱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基础习作能力。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开展多样化活动、注重激励评价等方式激发兴趣,从字词积累、句子训练、口语表达等方面提升基础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低段习作教学;写作动机激发;基础能力培养;双维教学模式
一、问题缘起:低年级习作教学的双重困境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的习作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低年级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表现出畏难情绪,基础的习作能力也较为薄弱,如语句不通顺、词汇匮乏等。因此,研究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他们的基础习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归因分析:影响低年级习作兴趣的制约因素
(一)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目标的错位矛盾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习作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要求对于他们来说较为抽象。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写清楚一件事情的经过,学生很难理解 “经过” 的具体含义,导致不知道如何下笔,从而降低了习作兴趣。
(二)生活经验缺失导致的素材生成困境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生活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能够获取的写作素材相对较少。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对习作提不起兴趣。
(三)评价体系单一引发的成就动机弱化
传统的习作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注重语法、拼写等方面的错误,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意和情感表达。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习作缺乏成就感,难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兴趣激活:低年级习作动机培养的三维路径
(一)叙事化情境创设策略
故事链式开发教学法
在习作教学前,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续写或改写。例如,在教学生写想象作文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个小动物迷路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想象小动物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
角色体验式写作实践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比如,在写关于购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等角色,模拟购物的场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购物的过程,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也增加了习作的趣味性。
多模态情境建构路径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例如,在教学生写春天的景色时,教师可以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二)沉浸式活动设计策略
游戏化写作任务设计
将游戏与习作教学相结合,如猜谜语、成语接龙等。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和参与者的表现,然后让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身化经验积累模式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如折纸、绘画等。学生在制作完成后,可以介绍自己的作品,描述制作的过程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生态化观察记录体系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花草树木、昆虫鸟类等,然后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例如,学生可以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然后用文字描述出来。户外观察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近自然,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发展性评价实施策略
过程性激励评价机制
教师应即时肯定学生习作的亮点,哪怕是一个好词或好句,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写作兴趣。 立体化作品展示平台 展示优秀习作,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被认可,激发写作热情,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多元化评价主体构建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以提高评价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能力筑基:低年级习作素养培育的实施策略
(一)语言素材积累工程
多维识字教学矩阵
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如象形识字、猜字谜、编儿歌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例如,在学习 “日” 字时,可以编儿歌:“一个圆,像太阳,日字就像圆太阳。”
主题词库建设方案
在学生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拓展。例如,在学习 “大” 字时,让学生说出 “大” 的近义词 “巨”,反义词 “小”。通过词语拓展,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经典语料转化机制
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好词好句。例如,学生在阅读《小猪唏哩呼噜》时,摘抄 “又白又胖”“欢天喜地” 等词语,以及生动的句子。
(二)句段建构训练体系
句法结构规范训练
教师提供句式模板(如“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掌握基本句子结构。
语段逻辑思维培养
通过扩句、缩句和句子排序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成分与逻辑关系。例如,对 “小鸟飞” 进行扩句训练。
篇章意识启蒙路径
引导学生从单句写作过渡到段落描写,逐步建立篇章结构意。
(三)语用能力提升方案
课堂对话质量提升策略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完整、通顺的语句。
主题式口语交际设计
组织自我介绍、讲故事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叙事思维转化训练法
通过听故事复述活动,帮助学生将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语言。
五、实践启示:双维并进教学模式的构建建议
激发低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基础习作能力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设趣味情境,开展多样化活动,注重激励评价,同时加强字词积累、强化句子训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写作,逐步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和基础习作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洁,张晓文.城郊学校低年级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1,(31):47-48.
[2]陈月英.低年级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之我见[J].作文教学研究,2013,(01):38-39.
[3]陈丽璇.谈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