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班凤竹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时光小镇幼儿园
摘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其语言发展、认知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关键意义。本文针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阅读环境创设不完善、阅读材料选择不合理、教师指导方法欠佳以及家园合作不足等问题。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培养策略,包括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挑选优质且符合幼儿特点的阅读材料、运用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以及强化家园共育等。这些策略旨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技能,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是指幼儿在没有成人过多干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地选择阅读材料,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理解阅读内容,并从中获得乐趣和知识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及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充分准备。然而,目前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二、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许多幼儿园虽然设置了阅读区,但存在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阅读区的图书种类有限,且更新不及时,不能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时,阅读区的装饰缺乏创意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此外,幼儿园在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方面也存在不足,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指导,导致阅读活动形式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家庭中,部分家长对幼儿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一些家庭没有专门的阅读角落,幼儿的阅读活动常常受到干扰。而且,家庭中的图书数量较少,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家长在选择图书时缺乏科学的指导,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教师和家长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小班幼儿,提供的图书文字过多、内容过于复杂,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对于大班幼儿,图书内容又可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市场上的幼儿读物种类繁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读物存在画面粗糙、文字错误、内容低俗等问题,不仅不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知识和教育,还可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外,部分读物缺乏教育性和趣味性,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对阅读失去兴趣。一些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阅读发展规律的了解,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阅读教学培训,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单纯的讲解和灌输,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指导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提问和讲解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阅读绘本时,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幼儿看画面、听故事,没有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无法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在幼儿阅读教育方面的沟通存在不足,双方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家长也不了解幼儿在园的阅读进展和需求,导致家园教育无法形成合力。目前家园合作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面,缺乏创新性和持续性。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关于幼儿阅读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不能充分满足幼儿阅读发展的需要。
三、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优化幼儿园阅读环境:幼儿园应合理规划阅读区的空间,确保其宽敞、明亮、舒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布置阅读区的环境,如张贴色彩鲜艳的图片、摆放可爱的玩偶等,营造温馨、有趣的阅读氛围。丰富阅读区的图书种类,定期更新图书,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故事表演、图书漂流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家长要在家中为幼儿设立专门的阅读角落,摆放适合幼儿的书架和桌椅,为幼儿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增加家庭藏书量,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优质的图书。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幼儿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乐趣,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对于小班幼儿,应选择画面简单、色彩鲜艳、文字较少的绘本,如《小熊宝宝》系列;中班幼儿可以选择情节稍复杂、内容更丰富的故事书,如《小猪唏哩呼噜》;大班幼儿则可以选择一些科普读物和桥梁书,如《神奇校车》系列,帮助幼儿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重读物的质量,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画面精美、文字规范的读物。避免选择质量低劣、内容低俗的读物,确保幼儿接触到的是优质的阅读资源。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的阅读教学培训课程,学习幼儿阅读发展规律和阅读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幼儿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如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讨论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园和家庭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阅读情况,了解幼儿在家中的阅读表现。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与教师共同探讨幼儿阅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除了传统的家长会、亲子活动外,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创新合作形式,如开展线上阅读分享活动、家庭阅读打卡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同时促进家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结语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挑选优质的阅读材料、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以及强化家园共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关注幼儿的阅读需求,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和成长。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够重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共同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许芳芳.幼儿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路径[J].华夏教师,2023(8): 31-33.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3.08.010.
[2]陈丹.探究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J].时代教育,2023(17):31-33.
[3]陈小青.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共育的有效方法探究[J].家庭教育研究,2023(8):1-3.
[4]郑丽红.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J].时代教育,2023(30):19-21.
[5]薛凤.家园共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家庭教育研究,2022(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