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范秀刚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实验中学 718499
数学不只是数字、公式的学科,更是培养理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帮学生形成未来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按“讲知识点—练例题—做习题”的传统模式,学生被动学习,看似会解题,碰到没见过的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核心素养培养流于形式。初中是数学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过渡的关键期,课堂设计若紧扣核心素养,可以为后续学习打牢基础。基于此,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三个教学策略并配案例,希望给教师启发,让数学课堂成为素养培养主阵地。
一、以“问题链”驱动思考,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逻辑推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灵魂,要求学生凭已知推结论、用严谨思维分析问题。苏格拉底“产婆术”强调:“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思维火焰。”“问题链”正是点燃思维的工具,它不是零散问题堆砌,而是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有逻辑、有层次的递进问题。设计时要遵循认知规律:先以简单具象问题帮学生建立信心,再逐步增加难度与抽象性,引导深入思考,最后用总结性问题梳理思路,形成系统逻辑思维。这样能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主动想”,在解决问题中掌握“从已知推未知、从猜想到验证”的推理方法,切实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复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问“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有何关系?画图测量验证”,学生易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追问“能否用此结论,结合对顶角、邻补角知识,推导内错角、同旁内角关系?”,引导自主推理;最后问“内错角相等能否证明两直线平行?它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何区别?”,帮梳理逻辑。学生跟着一系列问题逐步思考,从动手验证猜想,到用旧知识推导新结论,再到对比性质和判定的逻辑关系,全程都是主动琢磨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理清平行线的知识逻辑,也慢慢学会了“从已知推未知、从猜想到验证”的推理方法,逻辑推理素养在一次次思考中扎实提升。
二、结合实际问题建模,提升数学抽象与应用素养
数学抽象是提炼事物数学本质的能力,数学应用是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说明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设计建模教学时,要选学生熟悉的场景,如购物、出行,降低理解难度,让学生易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连接点。同时给足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尝试建模,即使模型不完善,也不直接否定,而是引导逐步优化,让学生在“试错—调整”中掌握抽象本质、应用知识的方法,提升数学抽象与应用素养。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结合“共享单车收费”场景:某品牌单车2 元(含15 分钟),超15 分钟每分钟加0.1 元。提问“骑行28 分钟需多少钱?带5 元最多骑多久”,引导分析变量(时间t、费用y),分情况列关系:t≤15 时 y=2 ,t>15 时 y=2+0.1(t-15),再转化为一次函数表达式;拓展“另一品牌1.5 元(含10 分钟),超后每分钟0.15 元,哪种适合短/长途”,让学生对比建模。学生从熟悉的共享单车收费问题里,将实际场景转化成一次函数模型,还能通过对比不同品牌的收费模型,判断哪种更适合短途或长途骑行。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从生活里提炼数学本质的抽象能力,又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数学抽象与应用素养也实实在在得到了提升。
三、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发展数据分析与创新素养
数据分析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得结论的能力,创新素养是提新思路的能力,二者需通过合作探究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小组合作能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知识、碰撞思维——有人善收集数据,有人善整理,有人善分析,分工协作能提效率,还能让学生接触不同思考角度,激发创新意识。设计时要明确目标与分工:先定探究主题,再分配“收集员、整理员、分析员、汇报员”角色;教师巡视指导,解决数据不全、方法不当等问题;最后组织汇报交流,鼓励质疑补充,让学生在“交流—完善”中发展数据分析与创新素养。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以“班级同学锻炼时间与睡眠时长关系”为主题探究:设计问卷为锻炼时间分1 小时内/1-3 小时等,睡眠时长分6 小时下/6-8 小时等;每组收集10-12 份数据,整理成表并画图;分析“锻炼3-5 小时的同学睡眠是否更规律”。过程中,有的小组制复式统计表,有的提出“加入学习时间变量”,汇报时其他小组补充“增加锻炼类型调查”。学生在小组里分工合作,不只是学会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还能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比如做复式统计表、加新的调查变量。这种合作探究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从数据里找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其创新思路,数据分析和创新素养在实实在在的实践里慢慢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课堂设计,不是否定传统教学,而是更注重思维与能力培养。本文提出的三个策略,是素养落地的切入点,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认知与教材内容灵活调整。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用数学思维看世界、用数学方法解问题”的人。希望一线教师以素养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有思维深度与生活温度,帮学生既学知识,又提素养,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鑫.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J].青海教育,2025(Z2):61-62.
[2] 张 继 新 . 核 心 素 养 导 向 下 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探 究 [J]. 学 周 刊 ,2025(24):64-6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2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