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装配式箱涵研究综述

作者

高仰煊 李啸乾 张超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150000

摘要:装配式箱涵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其在现代土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装配式箱涵的设计特点、结构优势、工程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决策者提供全面了解装配式箱涵的资料,促进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更广泛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预制箱涵;通道;有限元;岩土工程;温度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装配式箱涵近年来备受关注并广泛应用。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模式使得其在桥梁、隧道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装配式箱涵不仅仅是简单的结构构件,更代表了工程领域在追求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最新进展。本综述旨在深入探讨装配式箱涵的设计、结构特点、工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历史回顾和现代案例的分析,本文将展现装配式箱涵在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挑战和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将着重介绍其与传统结构的比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配式箱涵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施工方式,更带来了对材料、技术和设计方法的创新要求。通过对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技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在本综述的展开中,我们将全面探讨装配式箱涵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够为工程领域的从业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深入的洞见和启发,为未来装配式箱涵的发展和应用指明方向。

2.研究可视化分析

装配式箱涵是近年来在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创新技术。现有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预制装配式结构的不同方面,虽然每篇论文关注的具体内容和重点不同,但它们在整体上呈现出一些关联性如图1所示:

本文讨论了不同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和连接构造。装配式箱涵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多个热门问题上。其中包括连接构造与设计优化,施工变形控制,温度场对结构影响,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施工效率和成本优化,环境友好性,以及市场推广和应用。这些问题代表了研究者们在装配式箱涵领域关注的重点,对于促进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这些问题的持续研究和探讨,可以不断完善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推动装配式箱涵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更广泛应用。

3.装配式箱涵

装配式箱涵作为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模块化设计和预制工艺,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结构质量。首先,装配式箱涵是一种基础设施结构,具有模块化的特性,允许在工厂预制模块并在现场快速组装。其设计灵活,能够根据项目需求和环境条件定制形状、尺寸和承载能力。这种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要求,而且能够优化材料使用、减少浪费,对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其次,装配式箱涵的施工模式与传统方法有所不同。传统建筑常常需要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和砌砖等工作,而装配式箱涵采用预制模块的方式,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风险。这种预制的工艺能够在工厂环境下实现更精确的制造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再者,装配式箱涵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桥梁、隧道、排水系统等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快速、高效的建设方案,装配式箱涵有助于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需求。此外,其对环境的较少干扰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符合,使其在当今注重可持续性的工程领域中备受青睐。装配式箱涵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在设计灵活性、施工效率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在现代工程领域的应用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与创新。

总体而言,装配式箱涵在基础设施工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保障基础设施安全性,到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都展现了其重要性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在工程建设中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特点,为现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4.设计原则和考虑因素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同类型的装配式箱涵,如预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箱涵,都在各自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预制混凝土箱涵因其模块化设计和成本效益而备受关注。它们在工厂中预制,能够快速、高效地安装,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这些选择都需要充分的工程评估和技术比较,以确保最佳的设计方案和最优的工程成果。因此,在装配式箱涵的选择和应用中,考虑到各种技术、经济和工程因素的综合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5.施工技术和方法

装配式箱涵施工技术和方法是一种采用工厂预制构件并在现场组装的桥梁建造方法。该方法利用预先设计的模块化构件,在工厂受控环境中进行制造和质量控制,然后将这些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工艺可通过优化设计、精确预制和工厂生产的重复性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现场的不确定性,并降低整体建造周期。关键步骤涵盖设计规划、构件制造、运输及现场组装,强调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工序监控,确保构件的精准组装并最终形成安全稳固的结构。涵洞洞口的形式有很多种,根据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关系,可以概述为以下七类:

(1)端墙式,也称为一字墙。即是在涵洞洞身的

端部砌筑一个垂直于洞身的墙身。

(2)翼墙式,有两种形式,即:八字翼墙和直翼墙。

(3)锥坡式。涵洞端墙外配以锥形护坡的形式。

(4)跌水井式。针对进口涵底低于沟底的涵洞,为衔接水流而设置,同时还能消能和沉沙。

(5)扭坡式。主要用于箱涵、盖板涵、拱涵的洞身与比较宽阔的梯形断面人工渠系的连接。

(6)平头式。将洞口的端管按路堤边坡特制成“领圈”状,仅适用于涵洞对水流挤束不大、流速较小的管涵。

(7)走廊式。由洞口两侧高度大致相等或平行或末端过水断面逐次扩大的翼墙组成。

装配式涵洞洞口预制时,需要根据吊装重量的限制要求进行分节段预制,最后再拼装形成整体。考虑运输和吊装的要求,预制结构不能采用常规现浇八字墙所用的重力式结构,而应采用轻型墙身结构形式。因此,设计考虑将洞口预制节段设计为轻型钢筋混凝土墙身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翼墙式墙身常用悬臂式墙身和扶壁式墙身两种形式。悬臂式墙身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立墙构成,主要依靠底板上填土的重量来维持稳定的墙身,主要由立墙和底板两个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扶壁式墙身是在悬臂式墙身的基础上增加一道扶壁,将立墙与踵板连接起来。因此,我们初步设计了相应的两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身方案:方案一为悬臂式钢筋混凝土墙身,方案二为扶臂式钢筋混凝土墙身。

6.可能的行业变革和趋势预测

装配式箱涵的涌现标志着土木工程领域的革新,可能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和未来趋势。其模块化设计和预制工艺有望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效率,预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将更加普及,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成本。同时,智能化管理和环保特性将成为关键发展方向,数据驱动的结构监测和维护将提升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持续性方面的注重也将推动更环保的材料和工艺的应用,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变革和趋势标志着土木工程领域迈向更智能、更高效、更环保的未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震,陈家欣,马伸康等.装配式箱涵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2,.

[2]王晓斌.装配式箱涵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2,45(07): 113-115.DOI:10.16402/j

[3]张海刚.公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箱涵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22, (20):88-90.DOI:10.16248/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