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康养文旅导向下 “三全育人” 理念在旅游礼仪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作者

王川美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四川省攀枝花市 617000

引言

审视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可发现旅游职业教育,尤其是与新兴的康养文旅相关的教育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人才培养过程仍保留着较为传统的计划特色,而康养文旅产业则更加注重市场的导向与灵活应变,强调对游客身心健康的关怀、个性化康养服务的提供等,这导致了两者之间在适配度上的不和谐,进而影响了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鉴于此,与康养文旅相关的旅游职业教育作为培育该行业精英的基石,需深入剖析现存问题,精准把握市场需求,通过优化人才培养与供给策略,支撑康养文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三全育人” 理念下康养文旅背景下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一)满足康养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

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康养文旅逐渐成为热门领域,游客对康养服务的需求已从 “标准化” 转向 “品质化”“个性化”,这对康养文旅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康养文旅场景中,旅游服务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职业素养的直观体现。例如,康养导游在讲解康养知识时的耐心细致、康养酒店服务员对老年客人或有特殊康养需求客人的贴心照料,既需要符合礼仪规范,更依赖于责任意识、共情能力、专业康养知识运用等职业素养的支撑。

(二)实现康养文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升级

康养文旅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 “适应康养文旅行业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从业者,而职业素养正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礼仪作为职业形象的 “外衣”,职业素养作为职业能力的 “内核”,两者的融合是人才培养目标从 “技能型” 向 “综合型” 升级的关键。在 “三全育人” 框架下,针对康养文旅的礼仪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能实现 “知识 - 技能 - 素养” 的三阶递进:学生先掌握康养场景下的礼仪规范(如与老年游客沟通的礼仪、康养活动组织中的礼仪等知识),再通过实训熟练运用(技能),最终内化为职业素养(如对康养服务的热爱、对游客健康的责任感、职业认同等)。

二、当前与康养文旅相关的旅游职业教育与康养文旅产业发展的关系(一)人才不足导致相关职业教育存有时代发展的滞后性

近年来数据显示,我国康养文旅行业收入年均增速显著,而相关用工的需求年增长率更高,凸显了行业的人才缺口持续扩大。这种供需失衡不仅制约了康养文旅业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也对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创新发展带来了制约。康养文旅业作为一个融合健康、养生、旅游等多领域的综合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既需要掌握旅游服务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康养知识和技能。遗憾的是,当前与康养文旅相关的旅游职业学院毕业生数量难以满足市场旺盛需求,导致众多康养文旅企业面临人才招募难题,进而对企业日常运营与长远发展构成不利影响。此外,人才短缺还成为康养文旅业创新与升级道路上的绊脚石,诸多新颖的康养旅游项目与创意构想因专业人才匮乏而难以付诸实践,阻碍了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步伐。

(二)专业结构不完善抑制康养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在深入剖析我国与康养文旅相关的旅游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在整体旅游教育系统内的比重尚显薄弱。当前,康养文旅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康养文旅教育事业的拓展与深化。进一步审视相关教育的层级结构,可观察到专业设置与学历层次方面尚存有不足之处,如当前与康养文旅相关的旅游教育体系中,中高级管理型人才的供给,尤其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尚显不足,对康养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同时,当前专业设置亦显偏颇,教育资源多聚焦于传统的导游与旅游管理两大领域,而针对康养旅游营销、康养会展策划、康养服务与管理等同样重要的领域则显得资源匮乏。专业布局的不均衡,导致了康养文旅人才结构的单一化,难以满足康养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相关旅游职业学校的资源分配与地理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学校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康养文旅教育普及与深化的步伐。资源的地域性失衡还导致了一些地区康养文旅教育的空白,进而削弱了这些地区康养文旅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

三、“三全育人” 理念下康养文旅背景下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全程育人,发挥辅助教学工具的技术优势,融入康养元素全程育人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及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学校均应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与符合康养文旅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教育,确保学生在整个求学阶段都能够接受持续且连贯的教育。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计算机、互联网等核心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职职业教育领域,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技术。基于此,职业学校在开展康养文旅相关的旅游服务礼仪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预先编制一套能够发挥 “全程育人” 作用的教学方案,将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有效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融入康养场景案例。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康养酒店中接待有特殊健康需求客人的场景,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接受针对性的职业素养训练与培育,提升应对康养服务中各种礼仪问题的能力。

(二)全员育人,建立家校联动机制,结合康养服务要求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培养出符合康养文旅行业要求的人才。在学校和家庭中,尤其要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在康养服务礼仪学习中的个人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则要负责监督学生课后的日常行为表现,特别是与康养服务相关的职业素养,如对他人健康的关注、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等言谈举止,并与教师就这些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双方应重视学生课内与课外存在的不良习惯或不端行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问题,进而协助学生进行整改和纠正,逐步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康养服务职业素养。例如,在学习康养场景下的仪态礼仪时,多数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授课节奏进行学习和训练,但课后部分学生可能会忽视在照顾老年游客时应有的轻柔动作、关切眼神等仪态礼仪,甚至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如模拟照顾家中老人的场景,训练相关礼仪,并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如果有的学生未能好好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这些学生提出更加严格的训练要求。通过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使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另一方面,家长可以作为课后的第一监督人,观察和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教师则负责制定与学生相匹配的学习与训练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康养服务职业道德素养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构建多元协同的培育主体,强化康养实践导向

康养文旅背景下旅游礼仪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育需要打破 “教师单一主导” 的模式,整合多方育人力量,形成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专业教师作为核心力量,需在礼仪课程中挖掘与康养相关的职业素养元素,例如在讲解 “康养接待礼仪” 时,不仅传授针对不同康养需求客人的问候、引导等动作规范,更要剖析背后的 “健康至上、关怀备至” 理念,培养学生的康养服务意识。同时,行业导师的参与能为教学注入实践活力,通过邀请康养旅行社经理、康养酒店主管等一线从业者开展讲座或 workshop,分享真实康养服务案例中礼仪规范与职业素养的关联——如面对有突发健康状况的游客时,如何用恰当的礼仪沟通安抚情绪、及时提供帮助,体现职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此外,学生群体中的朋辈力量也不容忽视。通过组建“康养礼仪示范小组”,让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进行康养礼仪实训,在互助学习中强化职业认同感。某与康养文旅相关的旅游院校尝试将辅导员纳入礼仪教学团队,通过日常管理中结合康养服务要求的行为规范引导(如对他人健康的关注、服务的耐心细致等),实现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使职业素养培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束语

在 “三全育人” 理念指引下,康养文旅背景下旅游礼仪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育实现了从 “知识传授” 到 “价值塑造” 的升华。通过全员协同、全过程渗透、全方位覆盖,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康养旅游礼仪,更能培养其适应康养文旅行业发展的职业精神与综合能力,为康养文旅行业输送更多 “懂礼仪、有素养、能担当、善康养” 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康养文旅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参考文献

[1]肖翠婷,王齐.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实施研究[J].才智,2022(33):35-38.

[2]李艳,周雅琴“.三全育人”视阈下旅游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1,26(2):84-87.

[3]王振林.旅游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四化模式”构建刍议[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