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典雅富丽

作者

周羽琦

北京印刷学院 100000

一、百宝嵌溯源及影响

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留下无数瑰宝。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漆器工艺。1967 年扬州邗江区西湖乡湖场村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枚漆器圆盘足(图1)以证实这一观点。扬州漆艺后经过先秦两汉的内蓄、六朝至元的外拓、明代的成名,至清朝达到鼎盛。[1]

图 1:1967 年,扬州邗江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现陈列于扬州博物馆),直径40 公分百宝嵌工艺是由一位明代嘉靖年间,名叫周翥的扬州工匠所创。钱泳《履园丛话》曰:“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始创此法,故名“周制”。”[2] “百宝嵌”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的“斑斓”条。黄成在描述百宝嵌时写道:“百宝嵌,珊瑚、琥珀、玛瑙、宝石、玳瑁、螺钿、象牙、犀角之类与彩漆板子,错杂而镌刻镶嵌者,甚贵。”杨明又注“有隐起者,有平顶者,又近日加窑花烧色代玉石,亦一奇也。”[3]

在清朝,扬州两淮的盐务衙门设漆作,用于制作皇家专用的漆器家具,皇宫的室内装修也多由扬州的工匠承包。清朝扬州漆器工艺奇技百端,有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嵌银丝、嵌珐琅、镶斑竹、硬木多宝嵌等等。其中,刻漆、八宝灰、百宝嵌和漆砂砚是扬州首创并至今都特有的技艺。

二、百宝嵌屏风艺术特色

通过百宝嵌这种工艺所制作的图案构图饱满,色彩斑斓。百宝嵌根据所用的材料和工艺的差异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材料则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一:宝石类材料,用砣具和金刚砂切磨;二:竹木牙角类材料,用刀具雕刻;三:金银类材料,便需要铸造或錾刻。

宝石类百宝嵌作品有如这幅《百宝嵌百鸟朝凤挂屏》(图2),这幅百宝嵌兼用点翠的工艺,使挂屏的构图疏密得当,既具有宝石的晶莹剔透之感,又具有凤鸟羽毛的栩栩如生之感。挂屏中的三座假山运用了足量的青金石,使假山有了真实的氤氲氛围。挂屏上的百鸟运用了玳瑁、螺钿、各色宝石,使鸟儿们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树上的花瓣所用的是琉璃,花蕊则是黄金,花瓣花蕊交相辉映,则更玲珑剔透。挂屏还运用到了清朝时期一二品官帽顶戴特有的珊瑚,三品官帽顶戴所用的蓝宝石和五品官帽顶戴所用的水晶,由此可见,这副百鸟朝凤挂屏的宫廷审美的珍贵奢华,也以此表现出康乾盛世、天下太平的景象。

图2:《百宝嵌百鸟朝凤挂屏》清乾隆,宽70 厘米,长 103 厘米

竹木牙角类百宝嵌作品便如这幅《紫檀木边座嵌牙雕三阳开泰图插屏》(图3),象牙乳白色透黄,用于雕刻出牧童的形态,体现出孩童皮肤的光泽感。而松树和梅树所用的象牙,有些地方微微泛黄,通过特殊的雕刻方法,将泛黄部分作树干特有的纹路肌理,松梅虽为白色,但也别具一番风味。居于中间的牧童手执一扇,也用到了象牙,且象牙通过染色,在拥有白玉油润之感的同时,又具有典雅明亮的蓝色。

图3:《紫檀木边座嵌牙雕三阳开泰图插屏》 清中期,通高 60 厘米,屏心纵46.6 厘米,横33.8 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金银类百宝嵌作品就如同这幅《紫檀木嵌金月桂图挂屏》(图 4), 挂屏边框紫檀木质,上雕夔龙纹,屏面蓝地,画面中镶嵌金制桂树、山石、小草以及流云、明月等饰纹,为一幅中秋月桂图景。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书乾隆“御制咏桂”诗一首:“金秋丽日霁光鲜恰喜天香映寿筵应节芳姿标画格一时佳兴属吟篇赓歌东壁西园合风物南邦北塞连幽赏讵惟增韵事更因丛桂忆招贤”。[4]这幅挂屏的桂树、桂花、山石、明月皆用黄金,使得明月散发出璀璨的光泽更加触手可及。大量的使用黄金,体现出屏风制造的不惜材料,和宫廷匠人华丽精致、用料讲究。

图4:《紫檀木嵌金月桂图挂屏》清乾隆,长163 厘米,宽118.5 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

百宝嵌的嵌件取自于自然,将自然的材质转化成了一件件赏心悦目的百宝嵌作品,则需要通过匠人的精雕细琢来实现。从明代《崇祯吴县志》中“玲珑奇巧,宛如图画”的吴中绝技,到清代《履园从话》中“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的奇玩。[5]百宝嵌作品的整体呈现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错彩金缕、清丽雅致花鸟屏风

古代最早称屏风为“扆”,具有依靠、依挡的意思,它能把空间作一个有限度的隔离,是一种用来装饰、挡风及遮蔽视线的家具。屏风可以分为三种:坐屏、围屏、挂屏。

《紫檀木边嵌金竹林鹤兔图挂屏》(图 5)位于养心殿,以紫檀木制边框,屏心洒蓝地,上镶嵌金质竹、石、兔等,右上角为御制诗文,其外再嵌平板玻璃。清代平板玻璃较为珍贵,多为进口。其竹子都是使用黄金制作而成,通过黄金反射出流光溢彩的光芒,工匠通过对黄金的使用,表现出竹丛的闪烁光芒。

图5:《紫檀木边嵌金竹林鹤兔图挂屏》清代,长170 厘米,宽140 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竹林飞鸟座屏》(图 6)位于长春宫,这五幅作品的竹叶、竹竿都使用了水头极好,灵动飘逸的翡翠,表现出竹叶青翠欲滴的感觉。

图6:《竹林飞鸟座屏》清代,长220 厘米,宽190 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紫檀边框嵌玉梅竹图挂屏》(图 7)位于故宫东暖阁,这对挂屏所用的翡翠较之长春宫的《竹林飞鸟座屏》的颜色更加浑厚且沉稳,更表现出竹子的苍翠和挺拔的特点。

图7:《紫檀边框嵌玉梅竹图挂屏》清代,长98 厘米,宽 66 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四、结语

百宝嵌工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特定的艺术形式。百宝嵌工艺从扬州随着大运河一路流传至北京,所制造的物件在形体上变大的同时,也更加精益求精,使用各种珍贵的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打磨,嵌件位置的经营,使得作品真实自然,流光溢彩。用奇珍异宝表现文人的“四君子”题材,表现出文人意趣于宫廷文化相结合,更是京味文化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张燕.扬州漆器史[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7

[2](清)钱泳.履园丛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87.

[3] 长北.髹饰录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103

[4]芮谦.《紫檀木嵌金月桂图挂屏》.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34413

[5](清)钱泳.履园从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