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高考政策下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教学的改进方向及策略

作者

王灿若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重庆璧山 402760

摘要:为了解决高中生解题兴趣不足、知识应用意识匮乏以及数学素养低下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教学改进的方向和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实例,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借助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等有效策略,意在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质效。

关键词:新高考政策;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教学;改进方向;教学策略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素养的培育。这就意味着传统解题技巧教学观念以及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解题技巧教学的策略,改进解题技巧教学的方向,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全面解读新高考的内容,认真分析数学解题教学的特点、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施精准的解题技巧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一、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问题驱动教学法与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习得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结构以及思维发展规律,设计一连串启发性的问题,借助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以及总结,并在讨论和总结中掌握解题技巧,有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答效率[1]。

以“函数奇偶性”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希沃白板,绘制f(x)=x、f(x)=x2、f(x)=、f(x)=|x|等函数图像,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函数有什么特点?你是否可以从数值角度进行这些函数图像的研究?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初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学生讨论和思考完毕,教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课题——函数奇偶性,并继续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你能否根据函数的表达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接着,引导进一步观察、思考、假设以及推理,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在学生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函数f(x)=3x2+2x4的奇偶性如何?借助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题技巧,展开奇偶性的自主判断。在实际判断的过程中,学生会列出以下式子:f(-x)=3(-x)2+2(-x)4=3x2+2x4=f(x),最终得出f(x)=3x2+2x4是偶函数。通过问题导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简单的解题技巧,优化计算的过程,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引入生活实例,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育。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学习的价值,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问题解决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解题技巧教学时,要紧密围绕课程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2]。

例如,在开展“概率”相关的解题技巧教学时,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一批服装,其中有5%有残次,现要从这批服装中抽取4件,至少有一件残次服装的概率是多少?在题目引入之后,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干,深入理解题意,找到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并根据已知信息,推理未知信息。通过题干可知残次衣服占比是5%,那么没有残次的服装占比就是1-5%=95%。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记录抽样空间,对题干进一步分析,生成解题思路。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概率乘法原理,计算第一件没有残次服装的概率,第二件没有残次服装的概率……以此类推,得出最后一件没有残次服装的概率为95%×95%×95%×95%=0.8145,最终得出至少有一件残次服装的概率为1-0.8145=0.1855。这一问题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学生如果不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构建与题目相关的场景,将很难正确的解答该问题。因此,在开展解题技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还原问题场景,生成解答问题的思路,准确、高效的解答问题。

三、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依据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主题,并拓展项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引入跨学科知识,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找到解题技巧,有效提高他们解题的效率。

以“指数函数”这一解题技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细菌繁殖这一项目实践活动,开展数学学科与生物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知识思考和探究生物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能力。在教学的开始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细菌繁殖的动画视频,促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繁殖这一生物学现象。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细菌数量增长具有怎样的规律?你是否可以从数学角度,描述细菌繁殖的规律?接着,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项目实践小组,并引导各个小组,运用电子设备,监测细菌繁殖的过程,绘制细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绘制完毕之后,学生会发现细菌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与指数函数图像有着相似之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时间作为自变量、细菌数量作为函数值,建立指数函数的模型。通过这一项目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指数函数,而且可以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教学的创新、高效开展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数学思维水平以及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明确未来解题技巧教学的方向,并结合新高考要求、数学课程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开展多元化的解题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高考应对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滕亦成,王守磊.高中数学数列题解题技巧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9).123.

[2]刘跃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