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潘子月
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 辽宁省沈阳市 110027
摘要:数智赋能为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存在智慧化水平低、专业服务能力不足、虚实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保障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建设,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标准化建设等促进空间服务智慧化转型。数智技术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有助于实现智慧化空间精准服务、专业服务、虚实协同服务,推动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
关键词:数智赋能;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
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环境和服务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浪潮下,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赋能图书馆,实现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构建,成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下文拟在梳理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数智赋能下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构建的保障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优化提供参考。
1.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存在的问题
1.1智慧化水平低,服务缺乏精准性
当前,高校图书馆虽然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但在智慧化空间服务方面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受数据整合共享不足、智能分析应用有限等因素制约,高校图书馆难以基于数据实现服务全流程的精准洞察和智能优化。空间服务缺乏个性化定制,难以满足师生多样化、精细化的服务需求。数字资源与实体空间的智能交互融合不足,数字服务与实体服务往往是两张皮,智慧化用户体验有待提升。馆员对新技术运用能力欠缺,对智慧化服务的内涵认识不够,空间服务创新动力不足。可见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服务的精准性、智能化、个性化有待加强。
1.2专业化、深层次服务能力不足
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数字时代用户需求变化,提供更专业、更精深的知识服务,但目前在智慧化空间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受馆员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的局限,高校图书馆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组织、揭示、深度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难以对接学科前沿、匹配科研需求,专业化服务内容单薄,服务方式固化。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缺乏将数智技术深度融入知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对海量文献资源的语义关联、知识发现、智能推送等利用不足,专业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水平不高。传统的培训讲座、咨询答疑等服务模式亟须变革,但缺乏场景化、沉浸式、协作式的智慧化学习研究空间服务方案。因此高校图书馆还需加快补齐专业服务短板,强化智慧化赋能,提升专业化、深层次知识服务效能。
2.数智赋能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策略
2.1重视标准化建设,指导服务项目精细化延伸
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规范统一的标准作为基础,标准化是实现服务项目精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加快构建本馆智慧化空间服务标准规范,从服务定位、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评价等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简单可行的标准框架和规范要求,以标准为抓手,统筹指导各类智慧化服务项目的精细化设计与延伸拓展。
具体而言,要以学科服务、专题服务为切入点,聚焦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精准细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要依托智慧化平台,将服务项目流程标准化、模块化,实现服务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衔接,提高服务运作效率;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师生需求、服务绩效、平台使用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优化完善服务项目和标准规范。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行业协作,积极参与智慧化空间服务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动形成跨馆际层面的共享性、引领性标准规范。通过标准化设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化服务范式和模式,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2.2培养复合型人才,保障专业化服务能力
智慧化空间服务对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专服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作为支撑。高校图书馆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智慧化空间专业服务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一是要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吸纳一批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用户体验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智慧化服务夯实技术基础。二是加强馆员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馆员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一批学科服务专家,提高智慧学科服务水平。三是重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馆员开展智慧化服务项目研发和实践应用,提升跨界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同时,还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健全适应智慧化服务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馆员参与智慧化服务的积极性;加强智慧化服务团队建设,打造学科服务、数据分析、系统研发等专业服务团队,实现人才的专业化分工与协同。总之,培养专业能力突出、技术功底扎实、服务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推进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专业服务的根本保障,需要从人才引进、在职培训、团队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智慧化服务赋能。
2.3优化顶层设计,推动虚实空间并行发展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统筹谋划,协调推进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并行发展,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深度融合。首先,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师生需求,科学制定本馆智慧化空间服务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实施路径,做好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的战略对接,争取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建立健全智慧化空间服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成立由分管馆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过程管控。
结束语:数智赋能为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只有直面智慧化服务短板,积极应用数智技术优化服务供给,加快补齐标准规范、人才队伍、顶层设计等保障要素,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化空间服务范式转型,满足师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需求。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更应胸怀服务师生、助力学校发展的使命担当,以数智化服务创新引领和驱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赋能增效。
参考文献:
[1]安源,李广明.“数智”赋能下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41(03):32-38.
[2]倪聪郁.数智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智慧化转型研究[D].安徽大学,2023.
[3]王焕景,孙港.“数智”赋能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4,(01):38-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