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模式创新
刘宏文
辽宁水利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水安全和民生福祉。传统的工程监理模式在信息流通、管理效率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探讨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旨在提升工程监理的信息化、协同化与智能化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水利水电;监理模式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监理工作对工程质量、安全、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意义重大。传统监理模式多聚焦施工阶段现场管理,忽略全生命周期协同。如今,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创新机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监理模式,重视从立项到运营维护的全链条协同,能提升监理的全面性、前瞻性与科学性,助力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建设与发展。
1.全生命周期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中的应用分析
1.1规划设计阶段
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监理单位应积极参与项目前期论证,协助业主对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环境影响等进行全面评估。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审查,从工程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评估设计方案在施工便利性、运营维护成本、长期安全性等方面的合理性。例如,审查水利枢纽的布局设计是否便于后期设备检修与维护,建筑物结构设计是否考虑长期水流冲刷、地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与设计单位的充分沟通与协作,提出优化建议,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需求。
1.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全生命周期理念要求监理单位不仅要关注施工质量、进度与安全,还要考虑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维护需求。在质量控制方面,监理人员应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同时注重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工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在进度管理上,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避免因赶工导致工程质量下降或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同时考虑施工安全措施对周边环境及工程长期安全的影响。例如,在爆破施工中,合理控制爆破参数,减少对周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保障工程长期安全。
1.3运营维护阶段
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营维护阶段,监理单位可利用施工阶段积累的工程数据与经验,为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协助运营单位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与安全监测体系,通过对工程运行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与结构安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坝渗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大坝渗流变化趋势,提前采取防渗加固措施,保障大坝安全运行。同时,监理单位还可参与工程的技术改造与升级项目,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评估改造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确保改造项目能够提升工程的整体性能与运营效益。
2.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创新监理模式构建
2.1全过程一体化监理组织架构
构建全过程一体化监理组织架构,打破传统监理模式下各阶段监理工作的界限。设立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组建涵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专业领域的监理团队。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由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监理人员参与设计审查与咨询;施工阶段,配备专业的土建、机电、安全等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监督;运营维护阶段,安排熟悉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的监理人员为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一体化的组织架构,实现监理工作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无缝衔接与协同运作。
2.2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平台
搭建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工程建设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与协同工作。平台集成工程规划设计图纸、施工进度数据、质量检测报告、设备运行参数等各类信息,各参与方均可通过平台及时获取所需信息。监理单位可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工程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各方解决。例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问题,可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三方在线沟通协商,快速制定解决方案,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同时,平台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工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监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风险预警与动态管理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与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可能面临的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在施工阶段,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在运营维护阶段,持续监测工程运行状态,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设备老化、结构病害等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维护策略。例如,通过对大坝位移、应力等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监理单位协同运营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加固、维修措施。
3.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模式创新保障措施
3.1政策法规支持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模式的法律地位与职责权限,为监理模式创新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监理单位开展全过程一体化监理服务,对采用创新监理模式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与资金扶持。
3.2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监理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又熟悉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提升监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
3.3行业协作与交流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行业内部的协作与交流,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定期开展技术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鼓励监理单位之间分享创新监理模式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共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为监理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4.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为例,该工程在监理过程中引入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数字化监理平台。通过BIM技术的应用,监理方实现了项目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提高了监理效率。同时,结合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监理方提前识别并应对了多项潜在风险,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此外,通过协同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监理方积极参与了设计方案优化与施工计划调整,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与进度。最终,该工程在竣工验收阶段顺利通过了质量评估,获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创新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模式,是顺应现代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需求的必然之举。构建一体化架构、搭建协同平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创新举措,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弊端,提升监理质量与效率,保障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效益。未来,伴随新兴技术发展,该监理模式将持续完善。监理单位应把握机遇,强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服务,推动水利水电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基于BIM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J].低碳世界.2024(10):124-126
[2]张顺念,陈静静.水利水电工程中安全施工监理工作路径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4(05):0097-0100
[3]孙中艮,王艺霏.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建构[J].水力发电.2024(09):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