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王尹 李伟

如东县掘苴新闸管理所 江苏省南通市 22640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灾害频发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管理效能、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水利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引言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国家的水资源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1.1把安全责任落到项目主体上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是确立并贯彻安全责任体系。对此,要建立一套详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该制度要自上而下,从管理层到基层施工人员,明确各级职责,形成责任网。通过倡导全员参与、协同管理的理念,为安全生产筑起坚实的制度屏障。但制度的建立只是起点,要将水利施工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深化培训内容,让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能领悟安全生产的紧迫性,树立“安全至上”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控,从而预防、减少安全事故,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1.2提高生产效率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的推进,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升,通过调整生产流程、增强安全设施的配备、提升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等,企业可以确保生产环节的顺利完成,来有效地减少由安全问题引发的生产中断和重复工作,从而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还能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消除生产流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降低事故风险,确保生产的稳定性。而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能让生产效率得到实质性地提升。

1.3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实际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是提升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员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及贴近实际的应急演练,员工能领会到安全生产的价值,熟练掌握重要的安全知识和实操技能。与此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确立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会引导员工形成规范、稳定的工作习惯,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性,能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员工个人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面临多重挑战,首要问题在于标准化管理机制尚未健全。这主要体现在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岗位职责的明确性以及监督评估体系的完善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管理效能难以充分发挥。据行业调研显示,约40%的水利工程项目在管理机制上存在明显短板,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其次,标准化管理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制约因素之一。部分水利工程在监测设备、信息化平台、安全标识等关键设施上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例如,仅有约60%的水利工程实现了主要设备的实时监控,而能够全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分析的项目更是凤毛麟角。此外,信息沟通的不流畅也是当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据统计,超过70%的水利工程项目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影响了项目的透明度和社会认可度。由此可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现状亟待改善,需从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设施、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与水平。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的投入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水利工程的安全风险程度、设施设备状况、作业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要确保将资金投入关键环节,如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生产巡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等,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各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能够按照规定用途使用,避免被挪用或滥用。

此外,要加强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于相关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巡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也要予以重视,通过巡查和排查,及时发现水利工程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并以各项规定为基础严格开展工作,创设更加安全的生产环境,更好地保护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进一步增强安全管理水平及效果。

3.2打造高水平管理队伍

要想使标准化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并进一步增强管理水平及质量。首先,应该打造高水平、高能力的管理团队。一方面,应该积极与各大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从而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吸收充足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在进行人才招聘期间,也应该对其经验、能力及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选择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人员进行合作。在其正式进入岗位以前,也应该对其展开全面系统的培训,帮助其明确管理要点及内容,同时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及义务,进而才可以在后期更好地开展工作。其次,对企业员工按时开展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现代软件系统的具体运用方式,不断增强其管理能力及安全意识,进而更好地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在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及优化。这样才可以使水利工程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使其运行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使其建设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收益,为其实现良好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3.3提高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视

增强项目团队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视,对于保障项目稳定、安全地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该目标,要采取多种实质性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强化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如利用项目现场的安全宣传栏、定期发布安全知识手册等,不断向团队成员灌输安全生产的价值。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专业的安全生产培训活动,邀请业内资深专家授课,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际案例,让团队成员能直观感受到其重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设立安全生产标兵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只有当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理念逐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准则时,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安全、有序、高效的项目工作环境。

结束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相关单位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当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安全、高效、优质的水利工程。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典保.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7):115-117.

[2]杨忠林.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03):151-153.

[3]王靓.水利工程运行中数字化管理技术应用探讨[J].长江信息通信,2023,36(0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