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医疗空间中“去医院化”设计的实践探索

作者

钱胤隆 魏世平 黄威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去医院化”设计理论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关乎医疗功能的实现,更聚焦于患者心理感受与情感需求的满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去医院化”设计理论的核心要义,通过文化艺术的融合、人性化环境的营造以及智能化与便捷性的提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其实践策略,并结合作者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医疗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医疗空间;愈疗空间;差异化设计

如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空间的设计已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诊疗功能,而是更加注重患者体验与情感关怀。传统的医疗空间往往给人以冰冷、压抑之感,这种环境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与心理调适。“去医院化”设计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倡导通过设计手段淡化医疗空间的传统形象,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家庭化的环境,从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从作者的两个医疗空间室内设计项目出发,可将“去医疗化”的医疗空间设计策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是“去医院化”设计理论的重要方面。通过特色主题设计和色彩体验的运用,医疗空间可以被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视觉美感,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其归属感。

1.1特色主题设计:特色主题设计是根据医院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特色,设计具有独特主题的公共空间。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形成鲜明的视觉记忆点,还能增强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以作者的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室内方案为例为例,其室内设计巧妙地延续了建筑“新生之蝶”的概念,用灵动活泼的“翅膀”元素展现生命活力与蜕变新生的主题。深圳光明区作为冉冉新星,定位为科技之城,该项目通过加强科技现代的视觉感受,延续建筑视觉的地标性。光明人民医院的室内形象将体现新区名片,打造科技唯美的一流医疗空间。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地域特色,还赋予了医疗空间以生命力和希望感,为患者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康复环境。

1.2色彩的体验

在深入探讨医疗空间设计的色彩体验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传统医疗空间中普遍采用的白色与冷色系,这些色彩往往给患者带来一种冰冷、疏离的感受,不利于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氛围。随着医疗设计理念的进步与人文关怀的提升,现代医院越来越倾向于在室内设计中引入

更加多元和温暖的色彩元素,以此来提升空间的亲和力与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作为“去医疗化”设计的典范,其在色彩运用上的创新尤为引人注目。医院的设计团队巧妙地将色彩体系与建筑形体的独特美感相融合,中庭部分犹如光翼般层层叠加,色彩随着建筑曲线的延伸而飞扬、变化,创造出一种动态而和谐的视觉享受。这种色彩与建筑形体的完美契合,不仅增强了空间的立体感与层次感,还赋予了整个医疗空间以生命力和活力,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

此外,医院科室的色彩规划更是别出心裁,灵感源自自然界中五彩斑斓的蝴蝶翅膀。不同科室采用不同的颜色分区,既美观又实用,色彩在空间中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具备了重要的指引功能。患者可以根据色彩的引导,轻松找到对应的就诊区域,大大提高了就医的便捷性和效率。同时,这种个性化的色彩设计也为医护人员创造了一个更加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综上所述,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在色彩体验上的创新实践,为“去医疗化”设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二、人性化环境营造

在医疗空间设计的“去医院化”理念中,人性化环境营造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核心理念强调通过精心的细节设计,不仅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更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与情感需求,致力于为患者打造一个安全、便捷、且充满温情的医疗环境。以下,我们将从功能关怀与个性化关怀两个维度深入阐述这一设计理念的具体实践。

2.1 功能关怀

功能关怀是人性化环境营造的基础,它要求医疗空间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所有使用者的需求,特别是身体有障碍的人群,以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安全、便捷、无障碍的医疗服务。在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的设计实践中,这一理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通道两侧设置了明确的指示标识和导向系统,用色彩鲜明的标识牌和地面引导线,为患者提供清晰、直观的指引,帮助他们快速找到目的地。卫生间与浴室的无障碍设计同样细致入微。卫生间内特别设置了无障碍厕位和洗手池,并配备有扶手和紧急呼叫按钮,以应对紧急情况。浴室或淋浴区则采用了防滑材料,并设有座椅和扶手,确保患者在洗澡时的安全。这些设计细节不仅体现了对患者生理需求的关怀,更彰显了医院对人性化服务的执着追求。低位服务设施也是功能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窗口、柜台等服务设施均提供了低位服务窗口或可调节高度的设计,方便坐轮椅的患者办理手续。同时,医疗设备如检查床、治疗椅等也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原则,确保患者能够舒适、便捷地完成各项检查和治疗。

2.2 个性化关怀

个性化关怀则进一步将人性化设计推向深入,它侧重于满足不同人群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特殊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舒适的医疗环境。在儿童友好设计方面,医院设置了专门的儿童诊疗区和候诊区,采用活泼可爱的装饰风格和色彩搭配,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有效减少了儿童的恐惧感。候诊区内配备了儿童游乐设施、图书角和互动游戏等,让孩子们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能够尽情玩耍、学习知识,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女性患者,医院同样给予了充分的关怀。设置了私密性强的妇科检查室和哺乳室,有效保护了女性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同时,提供了舒适的座椅和休息区,为等待检查或治疗的女性患者提供了便利。除了妇女和儿童外,医院还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病情的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和服务流程。设立了多语种服务窗口或提供翻译服务,确保外籍患者能够顺畅地与医护人员沟通。同时,医院还设置了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活动的功能空间,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咨询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通过功能关怀和个性化关怀两方面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一个既安全便捷又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这种人性化环境营造的实践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更为医疗空间设计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三、智能化与便捷性提升

智能化与便捷性提升是“去医院化”设计理论在现代医疗空间中的又一重要实践。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和自助服务设施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3.1 智能技术应用

智能技术如智能导诊系统、远程医疗平台等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智能导诊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提供精准的就诊建议和指导;远程医疗平台则可以实现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远程交流和诊断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奔波之苦和等待时间。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还增强了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了解和信任感。

3.2 自助服务设施

自助服务设施如自助挂号机、自助缴费机、自助查询机等的设置可以让患者自主完成就诊流程中的部分环节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这些设施通常具有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特点能够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减少他们在就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3 结语:在实际项目中,我深入贯彻了“去医疗化”的设计理念,通过精心策划与实施,成功塑造了多个既符合医疗功能需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空间。这些空间不仅实现了医疗技术的精准高效,更在无形中弱化了传统医疗场所的冰冷感,取而代之的是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通过文化与艺术的巧妙融合,我们赋予了医疗空间独特的主题色彩与视觉记忆点,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与美的熏陶。在人性化环境营造方面,我们细致入微地考虑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设置了各类便捷设施与休闲区域,如无障碍通道、儿童游乐区、私密性强的检查室等,力求为患者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系统。同时,我们也注重智能化与便捷性的提升,引入智能导诊、远程医疗、自助服务等先进技术,有效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去医疗化”的医疗空间设计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逐步向更加人性化、家庭化的疗愈空间迈进。我们深知,一个健康的疗愈空间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载体,更是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场所。去医疗化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构建温馨、舒适且非典型医院氛围的环境,显著缓解患者的紧张与恐惧情绪,进而优化整体就医体验。此设计策略积极倡导家庭成员的参与,有效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念,同时深化医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让患者感受到更为深切的关怀与尊重,最终促进康复进程的加速,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因此,我们作为设计师,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不断优化与创新,为更多的患者带去温暖与希望。

参考文献:

[1]钟晨.城市更新背景下医疗建筑护理单元的设计策略.住宅与房地产,2024(21):89-91

[2]叶少红.连江县可门港医院医疗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福建建材,2024(07):34-37+55

[3]杨彦红.儿童医疗空间的疗愈环境设计策略研究.工业设计,2024(03):72-75

作者介绍:钱胤隆(1994.3-),男,汉族,湖南长沙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科,工程师